孩子犯错后,家长靠“吼叫”能够改正?孩子犯错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发布日期:2019-08-21 17:09 本文摘要:原标题:孩子犯错后,家长靠吼叫能够改正?孩子犯错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一 让你干点什么都干不好一点小事都办不成 似乎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话。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吼叫训斥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但是这样做,教育孩子的效果真

  原标题:孩子犯错后,家长靠“吼叫”能够改正?孩子犯错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让你干点什么都干不好”“一点小事都办不成”……

  似乎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话。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吼叫训斥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但是这样做,教育孩子的效果真的会好吗?

  童童最近学习状态非常不好,直观的表现直接在成绩上就可以看出,足足比之前下降了二十几个名次。老师叫来了童童的母亲,试图与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生活学习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童童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因为孩子的问题被叫到学校,这是她不能够接受的。

  回到家之后,童童妈对儿子上来就是一顿训斥,甚至“吼叫”的同时,还踹了童童一脚。挨了妈妈一顿责骂后童童的神情非常沮丧,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回到了自己屋子。之后一段时间,童童都不怎么爱和妈妈说话,学习状态变得更差了。

  其实童童妈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家长试图通过“吼叫”的方式改变孩子的状态。但殊不知这种方式下,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如果在没有弄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家长就试图让孩子做出改变,孩子只是被动的在接受父母的命令。

  

 

  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生后,如果我们不能清晰地明白背后的原因,不管是骄纵还是惩罚,一定因素上是将自己的情绪因子转嫁到孩子身上。

 

  因此,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孩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1. 孩子是个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么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为基础的。

  有位年轻的同事说过他的一段经历:初中的时候在学校住宿,一个宿舍有六个人,大家关系都挺好。有一天早上班主任突然将宿舍所有人叫到办公室,一顿劈头盖脸责骂,原因是宿舍有人说话,被扣了分,直接影响是班主任工资也被扣了10块钱

  班主任为了找出罪魁祸首,让六个人分开,依次进行问询,但是每个人必须要说出一个名字,结果出现了翻转,六个人都主动承认是自己犯的错。

  一气之下,班主任叫来了所有家长,各自家长也都当着班主任的面,严厉的责骂了孩子。虽然被责骂了,但同事咬紧牙关都不肯说出实情。其实他并没犯错,说话的另有其人,但是大家是一个宿舍一个集体,自己不能够出卖好朋友。

  有的时候孩子犯错,并不是自身主动所导致的,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处的位置,并不能让他置身之外。但是在家长的眼中却是另一种情况,会将他们处于“生存”的状态视作“不良行为”,双方之间加深了矛盾。并且试图通过“吼叫”的方式改变孩子,但是误会越来越深。

  2.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最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归属管。孩子年龄还小,对于自己想要标的目的并没有明确的意识。有的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想法是错误的,并且最后的方法与结果有可能背道而驰。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曾说过: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当三岁的小雪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家后,小雪清晰的发现妈妈给与小宝宝的关心与呵护更多。糟糕的是,小雪认为妈妈爱弟弟要比自己多,虽然情况并不是这样,但是小雪内心默认为自己的看法没有错。

  结果小雪开始故意向妈妈索要弟弟的奶瓶,甚至直接把臭臭拉到裤子里,以此来吸引妈妈的关心。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妈妈责骂小雪“已经这么大了,这么点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对小雪的态度变得厌烦、沮丧。

  孩子其实是为了寻求妈妈的注意,希望妈妈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怀。但是为了追求归属感与关注感,采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妈妈心中的“不良行为”,结果导致孩子更加确定妈妈的偏心,有了小脾气。

  3. 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信心的丧失

  小俊的妈妈非常严厉,从小就将小俊控制的死死的。小俊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妈妈就会严厉的责骂“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你长大了能干嘛”?结果小俊长大了,真的成为了妈妈口中没用的人。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第一反应是严厉批评或者惩罚孩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激起孩子自尊心。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适得其反,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做出的事情与方向,与家长的期望站在了对立面,最终也就变成了家长认为的“不良行为”。

  孩子犯错了,家长试图通过“吼叫式”教育来改变孩子,可这种方式容易伤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情变得孤僻。那么孩子犯错了,家长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效果更好的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呢?

  

 

  “赢得”孩子比“吼叫”孩子效果更好

  当孩子觉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的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孩子犯错了,家长动不动就发脾气,其实也是这三种错误方式中的一种。简.尼尔森认为“赢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倾听,他们才更可以听你的。

  1. 将自己处于与孩子平等的地位去理解

  很多父母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只有这才能够彰显自己的尊严,也能够更好的驯服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种不对等的位置,也会让父母和孩子在思想、认知上出现偏差,进而为家长与孩子在沟通上设置障碍。因此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同孩子平等的地位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2.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非常生气,直接上去“吼叫”虽然在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内,让孩子有了警醒,但是孩子并未深刻认识错误所在,反倒是父母的“严厉形象”在心中愈发深刻。

  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不要过多掺杂“愤怒”因子,告诉孩子做错事可能导致的后果,这样孩子能够更加直接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3. 多一些耐心,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性格比较急躁,看不得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也见不得孩子思索半天,想要通过“吼叫式”方法加快孩子改掉错误。但殊不知,管教孩子不是一件急事,要多一些耐心,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出现同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家长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双方之间达成共识。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心与鼓励。做错了事情,不要急着通过“吼叫”的方式加快这个进程,如果处理不当,孩子改变效果不佳不说,性格上也容易滋生出很多新问题。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智,共同陪伴孩子解决人生中的问题。

  我是奶油妈妈,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关注我,让你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