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奖励表应被扔进垃圾桶?这位妈妈却用它将6个孩子培养成精英

发布日期:2019-08-09 08:21 本文摘要:原标题:积分奖励表应被扔进垃圾桶?这位妈妈却用它将6个孩子培养成精英 文 狮子温 十三岁女儿的妈妈,现居新西兰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 《答应过孩子的承诺到底能不能反悔》 的文章,其实里面有个小小留白:怎样的奖励才是真正

  原标题:积分奖励表应被扔进垃圾桶?这位妈妈却用它将6个孩子培养成精英

  文 狮子温

  十三岁女儿的妈妈,现居新西兰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答应过孩子的承诺到底能不能反悔》的文章,其实里面有个小小留白:怎样的奖励才是真正有效的奖励?

  这个问题其实往往是家长乱承诺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承诺的奖励无法搔到孩子的“痒处”,奖励这件事情,就会让孩子很快进入“审美疲劳”状态,而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做事情,悬赏就会越来越重,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迟早会陷入讨好孩子、乱承诺的结局。

  所以,那篇”能不能反悔”的文章其实是事情发生后的解决方法,而这里要谈的,则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源所在——让自己的每一次奖励,都能真正成为驱动孩子成长的好帮手。

  在家开设专门的小私塾

  通过奖励将六个孩子培育成社会精英

  我认识一位近60岁的妈妈,她是新西兰很有名的童书畅销作家Rosie,一个爱音乐爱探险的女文青。她自由自在地度过37年美好时光后,才找到真爱,以三年俩娃的速度一口气生了6个孩子!当发现老大和自己幼时一样自由不羁难服管教后,Rosie做了个大胆决定:和丈夫一起在家教孩子。

  (Rosie在奥克兰图书馆分享育儿经验)

  这个只为自家孩子服务的小私塾,居然一开就是二十年!靠着无限的耐心、爱以及适合孩子天性的方法,六个大小不一性格迥异的孩子就在自家爹妈的教导下,个个成为幸福成功的社会精英:有建筑师、有艺术家、有投身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也有就读名校的优等生……

  (Rosie一家八口在建筑师儿子的婚礼上)

  在Rosie的新书发布会上,看着Rosie孩子们所有成长期的照片里,那永远不变的阳光和欢笑,每个听众都真心羡慕和好奇: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普通家庭,是怎样长期让孩子在精神欢乐和灵魂富足中度过美好童年、走过躁动青春期,成为各行各业中为人称道的业界精英?

  Rosie的答案是:奖励,真正让灵魂欢乐的奖励,是让孩子抵御一切物质困难和自信成长的要诀。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奖励的需求不一样

  其实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家长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大拇指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是真的不吝奖赏,但大部分家长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小孩子越大越难讨好。

  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许几颗糖果就能听话半天,学前班就要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到了小学直接飙升到假期豪华游,中学则不出国不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到了大学怎么办?买房买车换娃欢欣么?

  我是听过不少家长抱怨:都说积分奖励表是好办法,小时候还真挺有效的,怎么上了高年级就彻底失灵?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积分奖励表负面性的分析文章,诸如用“回报经济”的形式把孩子的良好行为等同于交易;诸如积分系统削弱了孩子本来的善意等等。

  其实积分奖励表就是个工具,工具本身,没啥善恶之分,真正让工具有效或无效的,是使用工具之人的智慧高下。

  Rosie就是运用积分奖励表的高手,她不会简单拿“听妈妈话就得一分”这种简单标准去鼓励孩子挣积分,而是首先把孩子“这个人本身”放在首位,积分奖励表第一条就是“对自己的关爱”,至于怎样的标准才算关爱自己,则空出来由孩子自己定义。

  自身关爱之后,是关爱所处的小环境,自己的小环境之后,是家庭大环境,然后才是自己关心的其他方面;至于家长的意见,并没有出现在积分奖励表里—因为家长的潜移默化,始终隐藏在表格后面,去影响孩子如何填上那些空白的标准。

  孩子自主规定的标准,才是他们心中真正认可的规范,这样实施起来才不会有敷衍抵触的情绪,至于小贴画攒够多少个后可以兑换什么奖品,这才是积分奖励表真正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啥很多家积分奖励表失效的真正原因。

  在“兑换什么才合适”的谜底揭晓之前,先谈谈奖励有效的心理机制——马斯洛需求理论。

  年纪小的孩子,智慧层级低,所以解决生理需求就是万事大吉,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反映积分奖励表在小时候超有效的原因之一:

  孩子处在物质满足的阶段,你给他零食玩具,正是这个阶段驱动他做事情的有效手段(所以不要盲目否定物质奖励,对幼童,物质奖励真是最有效的手段)。

  而进入高年级的孩子,会随着智慧的提升,开始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时候的奖励再用物质刺激,早就Get不到孩子需求的敏感点了,自然会出现奖励失灵。

  家长只好一再加码,但从玩具到手机、电脑、旅游甚至现金,虽然看似奖项越来越大,但其实都是生理或安全层面的低水平刺激,已经无法有效激励处于更高层级的大孩子了。

  所以,积分奖励表是否有效,不是表格本身的设计形式,而是攒够点数后兑换的奖励,是处于生理及安全层级,还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层级的区别。

  设立好恰当的积分激励规则

  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

  看看Rosie家积分奖励集够一定点数能做什么?

  例子1:可以让孩子在客厅黑板上填写自己希望家人做到的座右铭:

  有一期,获得奖励的孩子填了 “成为家庭一份子意味着你要会爱,要让被爱充满你的余生”。自己的想法被家人当座右铭牢记两礼拜什么感觉?不仅有爱与被爱的温暖(社交需求),还有被重视的感觉(尊重需求),还有满满的自我实现感!

  例子2:获得奖励的孩子可以选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和父母单独约会。

  几个夏夜,Rosie的小女儿,都是在哥哥姐姐们羡慕的眼神中,和妈妈爬出阁楼,在屋顶看着星星听着虫鸣相拥而眠。

  在考上名牌大学的时候,Rosie的小女儿说她努力做事情最大的动力,就是能在应该睡觉的时光,和妈妈呆在户外,喁喁耳语到夜静更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特别的公主(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例子3:年终获得奖励最多的三个孩子,可以联手决定家里的圣诞计划(因为多个名额没有竞争,只会让孩子们更好的合作力求给家人最大的惊喜)。

  有一年,是大孩子获奖最多,于是他们用课余打工的钱秒杀廉价飞机票,然后安排家人坐飞机游海岛;有一年,是小孩子获奖最多,于是他们动手把家中布置成充满爱的梦幻之屋(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