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手打人后,三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发布日期:2019-08-21 15:25 本文摘要:原标题:孩子动手打人后,三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如今大部分家庭,一群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给予了孩子充足的爱。孩子也容易被宠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吃的要玩的,一群人立马忙他拿过来。当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别的小朋友

  原标题:孩子动手打人后,三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如今大部分家庭,一群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给予了孩子“充足”的爱。孩子也容易被宠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吃的要玩的,一群人立马忙他拿过来。当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孩子不会赞同,甚至和对方发生冲突。

  因为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生理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用“拳头”说话。关于孩子动手打人,三位妈妈有着不同的做法。

  第一位,溺爱孩子

  雷雷拿着舅舅新买的小卡车,与其他小朋友在沙地里玩。铲沙子,运沙子,玩的不亦乐乎。但是沙坑就那么大的地方,几个小孩子卡车很容易碰到一起。雷雷装满沙子的卡车,不小心和别的小朋友卡车撞在一起,车斗里的沙子撒了出来。突然之间,雷雷拿起小卡车,往别的小朋友身上砸,对方孩子直接就哭了。

  看到这个情况,雷雷妈赶紧过去,一把抱住了自己孩子,连忙给对方孩子妈道歉,“孩子还小,不懂事,我替孩子给你们道歉了”。完事之后,雷雷不以为然,还念念有词“谁让他把我卡车撞到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自己孩子先动手打人了,不仅没有让孩子给人家道歉,反倒是自己承担了责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孩子不以为然,以后常犯这样的错误,也会宠坏了孩子,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

  第二位,上去一顿打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二位宝妈身上,当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直接动手大人了。妈妈在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下,直接上去把自己孩子一顿暴揍。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没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哪了,还容易走向极端。

  孩子被打怕了,心里产生了阴影,以后做事唯唯诺诺。还有就是不懂得怎么和人相处,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位,了解前因后果,做出判断后解决问题

  第三位妈妈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先让自己的孩子给对方道歉。然后了解事情真相,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那么要给孩子说:这只是一个意外,大家都不是故意的,不能因为自己不开心,就动手打人。

  沙子漏出来,大家一起再装就好了。你打人是不对的,这样不讲道理的话,别的小朋友就不喜欢和你一起玩了。

  第三位宝妈的做法值得称赞,先是让自己孩子道歉,毕竟先动手了。然后了解前因后果,最后教育孩子,使用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未来懂得怎么与人相处,出现问题后也会理智的思考问题。

  

那么家长该怎么规避,孩子这种打人事情呢?

 

  1. 提前建立规则意识

  前不久,奶油妈妈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在大街上向人吐口水。一位被吐口水的中年男子,严厉的教训这个孩子“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有你家人惯着你,出了门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滚!

  孩子被家人宠坏了,不知道天高地厚,出了门没有规矩,未来是要吃大亏的。尽早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有时候做错的事情,该惩罚还是要惩罚。

  例如,教会孩子买东西要排队,或者该吃饭了,就必须关掉电视。从一些小事中,让孩子感受到规则。

  2. 明是非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提前告诉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孩子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会犯错误。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棍棒教育,而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3. 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遇到问题后,话急的说不清楚,下意识的会用肢体来表达。

  家长平时的时候,多加强孩子沟通能力的培养。一些小的问题,是可以用语言表达能力来解决的。或者平时多让孩子看书,从书中孩子也能学到很多道理。

  好的习惯从小开始培养,坏的习惯尽早规避。重视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我是奶油妈妈,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关注我,让你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