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博士妈妈对话《他乡的童年》导演:好学校大多在这两点上做到极致(5)

发布日期:2020-12-18 12:14 本文摘要:周轶君: 教育就是社会的脊梁骨,串起来所有。 李爽: 说得太好了。 信息和教育 李爽: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现在大家都在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你拍的纪录片,

  周轶君:教育就是社会的脊梁骨,串起来所有。

  李爽:说得太好了。

  信息和教育

  李爽: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现在大家都在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你拍的纪录片,在这7个小时里递了非常多的信息;而我也尝试着在我的书里传递很多的信息。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会不会自己生活在这种信息的洪流里头,被这些信息改变了而不自知?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保持客观?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承认信息能够改变人或者影响人,那么我们如何从信息中获益,而不是不知不觉地被它改变,被信息裹挟。对此我有些迷茫。

  周轶君:你说的这个迷茫的问题,我这几年想得蛮多的,也是非常困惑。目前为止我个人的理解是,就信息本身而言,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平等,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不一样。过去的情况是,生活经验不同的人可能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渠道也不同,现在则是信息均等,但生活经验不一样。

  比如说你在英国,你的生活经历让你形成一种观念、一种认知。因为这个认知,你接收到的信息经过这样的经验的消化,会得出你的观点,而有的人接触到同样的信息,但是跟他的生活经验可能根本是冲突的。这个时候你们的意见就开始冲突了。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都会觉得这是观念的冲突,很少去问对方:你是从哪儿来的?从你的生活经验怎么就推导出这个结论?

  最近有些事情让我反思,我的一些观点可能就是没有考虑到那些意见不同者的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因而引起不少争论。

  所以我现在几乎不跟人在网上讨论观点。除非面对面坐下来,可以把事情讲清楚。因为在我看来,人比观点更重要;朋友、家人,都比意见或者观念来得更重要,因为观念很可能是暂时的。这些观念随着生活经验的改变,都会出现很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