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让孩子9岁开始学哲学,为何从小要青睐这些“无用”知识?(2)

发布日期:2019-08-15 10:39 本文摘要:很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对于教育的标准是: 我学这个有什么用? 这种功利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 现在为什么兴趣班这么火爆?因为它在短时间内的效果是显著的,补各科科目,考试能高几分;

  很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对于教育的标准是:我学这个有什么用?这种功利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

  现在为什么兴趣班这么火爆?因为它在短时间内的效果是显著的,补各科科目,考试能高几分;学艺术,是为了小升初能够有优势。

  当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但这类心态是普遍存在的。

  那对比之下,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现实的利益。

  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明辨对错,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记得有一年福建高考卷选了林天宏的文章作为考试文章,而他自己在做了卷子后说:恐怕自己也得不了几分。对文章的理解仁者见仁,统一的标准实际上并不适用。

  而学哲学,就是促使学生去思考、提问,但是它并不会告诉你什么对,什么是错,哲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去思考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是否站得住脚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我们总说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如果一开始就灌输了一套固定的标准,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世界、去思考问题,那他所拥有的思想其实都只是知识堆积而已。

  此前说到,法国的哲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开明的公民”。所以在法国中学的哲学课堂,就更注重引导孩子去提出问题并且论证自己的观点

  法国高中生将了解从古希腊至当代的思想巨擘的哲学思想,老师会与学生讨论各种概念,如:主体、理性、自由、信仰、欲望......他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哲学思考”,而不仅仅是学到哲学知识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将问题高度概括并加以论证的能力。与其说学生从哲学课习得“哲学家说了什么”,不如说他们参与了一次次的哲学创造过程。

  从法国历年的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法国的哲学教育和现实是紧紧相扣的,它让学生去思考与人性有关的基本问题,这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批判性思考,探索个体与世界、他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去了解这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世界,更好地投身到公共决策中

  世界各地名校都在开设哲学课

  其实,不少欧美国家都在高中开启哲学教育,从法国到德国,从英国到芬兰,每个孩子从小学阶段就会开始修习一门哲学课。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把哲学课设为必修课;德国、瑞士、波兰、瑞典等国家则将哲学课设为选修课。

  比如,英国教育基金会曾给48所小学的孩子上哲学课,自由地讨论真理、正义、友谊等概念,结果发现,参加哲学课的孩子,其数学成绩、阅读和写作水平都大大提升

  再比如美国,不少小学从二年级就开设哲学课,通过课堂讨论与辩论等形式,深入思考与探究自我、他人与社会有关的一系列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