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的B站硬核博主们:未来有创造力的孩子,少不了这3大特质

发布日期:2021-10-30 08:35 本文摘要:原标题:火出圈的B站硬核博主们:未来有创造力的孩子,少不了这3大特质 文丨柯察金 本文授权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几年前提起B站,还免不了和动漫、鬼畜、亚文化等这些元素挂钩。 而今,B站早已火出了圈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还有一群意气风发、眼

  原标题:火出圈的B站硬核博主们:未来有创造力的孩子,少不了这3大特质

  

  文丨柯察金

  本文授权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几年前提起B站,还免不了和“动漫”、“鬼畜”、“亚文化”等这些元素挂钩。

  而今,B站早已“火出了圈”——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还有一群意气风发、眼眸发亮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创意的火炬,展示着属于“Z世代”的超凡魅力。

  在五彩斑斓的“弹幕”里,我们观看到这批年轻的视频博主完成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壮举。不管多么天马行空、遥不可及的想法,他们总能将其变为现实。

  (捡起苹果公司砍掉的产品线,发明“Airdesk”,视频播出后为赞助商带来5.46 亿元的市值飙升;)

  在家中自制火箭发送升空并成功回收,被人民日报、中青网等一众媒体转载点赞)

  自制“能够给葡萄缝针”的机械臂刷屏热搜,被媒体称作“华为天才少年”)

  从这些深受欢迎的年轻博主身上,我们可以发现: 创意或许似“灵光”般难以捉摸,但创新型人才身上的品质却“有迹可循”。

  热爱:一切创造的起源

  图中这个憨萌的机器人名叫“Devil”,出自00后视频博主“凌十七”的手笔,无论室内外还是白天黑夜,它都能实现全场景跟随,甚至可以作为坐骑使用。

  2020 年 8 月开始设计、10 月份投入制作,机器人“Devil”耗时200天。其中包含大量的建模、编程、设计与组装工作,全部由博主“凌十七”一人完成,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更不必说,机器人在拍摄期间还损坏过一次,只得拆除近 1/3 的外壳,并重新制作了升级功能。

  “凌十七”表示:“这个作品至此还没有结束,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目前开发过最难的项目。”

  而他的上个项目,是一把由3D打印和编程实现的“喷火光剑”。这位18岁的少年戴着黑色面罩,帅气地挥舞着梦幻般的光剑:

  梦幻归梦幻,但要知道,任何创意背后的制作流程,根本不像成品展示中的那么轻松、炫酷, 而是一个从失败到重来、无数次反复的过程。

  这些成品的创意、设计与打造,短则十多天,长则好几个月,几乎花费了“凌十七”的所有课余精力。

  然而从视频中,为何我们丝毫找不到“疲惫”、“沮丧”之态,有的,只是一个神采奕奕、如痴如醉的少年?

  “凌十七”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生的前16年和其他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基本在应对考试中度过”。

  高一时,“凌十七”借着一次竞赛的机会接触到机器人,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的人生被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第一次发现能够让自己意志以外的事物能够运行的时候,何其感动、何其震撼,就感觉一切从未如此充满意义!”

  对于创意和创造而言,“热爱”简直像是引发“Big Bang”(宇宙大爆炸)的致密炽热的奇点一样关键——它具备如此强大的推力和感染力,以至于即便是荧幕前的观众也会产生共鸣、热泪盈眶,高呼“太神了!”。

  如果说“天分”是燃料,那么热爱无疑是“发动机”本身。只不过,有的孩子找到的晚一些,有的则早一些。

  同样是前一阵子备受关注的科技区视频博主“稚晖君”,本名叫彭志辉,自幼年起便有着“野生钢铁侠”的范儿(后来也一直如此自称)。

  由于痴迷各种电子设备、喜欢科学和手工制作,他一直是家里的 “拆解大王”

  家里大大小小的电器被他拆了个遍,电视、音箱、钟表、收音机等无一幸免。

  志辉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厨师。对于他的爱好,父母基本不干涉,这种环境下,志辉的兴趣爱好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在高中毕业后,他独自跑到深圳打工,靠着睡上下铺、站流水线挣得了人生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虽然过程艰辛,但却无比欢喜。

  志辉说,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完全是因为有趣,这种热爱从小保持到大,他自己也明确表示: “兴趣是对执行力最有力的保障”。

  几万个小时浸泡在自己热爱的领域,结果便是“其涉也广,其积也厚”。前些天,志辉独立制作的机械臂“Dummy”在极客圈内外都掀起一股浪潮。

  Dummy的精度达到0.02mm,具备多种交互方式,可实现三维雕刻、书画创作、远程为“葡萄包扎”等各种神奇操作,堪称全能型机械臂。不光如此,成本还被控制在1万元以内,几乎是市面价格的几十分之一。

  有网友评论说,这个机器人的每个环节,拆下来都够做一个毕业设计了。何况,从建模、电路设计、算法到加工,各种微小的环节均出自一人之手。

  2020年,博主“稚晖君”被华为以百万级年薪聘入。媒体喜欢称他 “华为天才少年”,但“稚晖君”婉言拒绝了这个标签。

  他说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再是“少年”,只是一个“爱折腾的极客”而已。

  有网友感叹:机械臂的诞生,很多年前就“预订”了,它其实是起源于一个“眼神发亮”的孩子。

  坚持:没有执行的创意毫无意义

  创意的门槛听上去有点“玄学”,因为似乎每个人都有过灵光乍现的点子。然而,一个模糊的想法能够被称作创意么?对此,稚晖君明确地表示: 任何没有经过执行的创意,都毫无价值。

  一个大的创意背后,其实包含着数不清的小创意。而这些小创意无法通过“灵光乍现”取得,只能不断地实践、尝试与试错。它们和“问题”本身密切地纠缠在一起,因而,没有落到实地的创意往往缺乏价值、布满漏洞。

  对于B站那些令人钦佩的视频博主,人们仅仅是惊叹于他们的创意么?

  恐怕不是。真正令博主们脱颖而出的,还有他们那强大的行动力。就像稚晖君强调,做一个科技人,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

  比“行”更宝贵的,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即坚持——行动使创意的落地有了可能,而坚持才使创意水到渠成。

  B站视频号“影视飓风”的博主Tim,便是这一点极好的例证。

  2015年3月22日,还在上学的Tim在当天的Vlog里记录了一个自己的想法:“把相机送入太空”,他对着摄像头一脸青涩地说:“嗯……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不过都会成功的。”

  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好比一个年轻人发了条朋友圈,说新年一定要环游世界,或者一定要完成某个目标。

  不过现实是,人们的大多数“计划”都以流产告终,可能不久后,连自己都不记得当初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念想。

  时间来到2020年的年初,“影视飓风”发布的一段最新影像“点燃”了B站。Tim带着他的小团队, 用高空气球将8K、360°全景相机送上了30000米的太空。

  尽管面临着合法性、电池性能、稳定性、资金、保温系统等一系列复杂的难题,他们还是成功了——蔚蓝色的近太空地球外貌,以其壮阔之姿冲击着每一位观众的眼球,“弹幕”里激动地飘过“我们去做追星星的人!”

  很多年前,Tim还是一个沉迷游戏的“差生”,中考成绩甚至只达到了职高线的水平。

  他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好学生,但却是一个比谁都习惯于坚持的人—— “沉迷”与“坚持”,有时候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不同两面。

  后来,Tim爱上了视频制作,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研究剪辑、摸索器材。在很多年的积淀后,他所带领的“影视飓风”已经成为300多万粉丝、技术能力走在国内前列的影视/科技团队。就连火遍全网的“何同学”,也深受Tim的影响,并多次给Tim留言表示崇拜与感谢。

  一个简陋Vlog里的梦想,在Tim这里不仅仅是随口一说,即便时隔5年,也照样初心不改。

  他还做了一个很浪漫的举动:征集一万名粉丝的心愿,将它们打印在可降解纸片中,一齐随着高空气球上升。

  在近太空,这些纸片像烟花般喷薄而出。Tim要告诉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请你把你的梦想录下来,无论有多么的天马行空——它会在那里,一直等你和你的伙伴们。”

  即便是等待5年,最终也一定要去做。

  打破与反思:创新的完美闭环

  热情与坚持,可以解释一颗流星的出现,但却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这些视频博主,可以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令人惊叹的内容。比如“何同学”,几乎每做一个视频都能上一次热搜。

  如果长期关注这群博主,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

  而这份成熟来源于对“舒适圈”的不断打破,及对自我的不断反思。

  熟悉Tim的粉丝应该知道,他的视频开头总有句口头禅:“这次的视频,和以往有点不一样”——这话并非引人注目的噱头,事实上,Tim也在视频中说明自己一直警惕“舒适圈”,不断地推动自己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于是我们看到,Tim的频道会尝试做编曲,做野外摄影、“黑水”摄影,做定格动画,做微型模具,做硬核科普……

  如果说将旧有的认知当做“X”的话,Tim的每一次行动都是“X+1”。

  (微缩景观摄影,还原阿波罗登月)

  打开视野,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就,广泛接触未知领域——只有打破“舒适圈”,才能打破禁锢创造能力的阻碍。

  除此之外,想法与行动、打破与反思的结合,将为创意的链条构成完美的闭环。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便认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最好的思维方式。

  最近名声正盛的“何同学”,以科普5G、采访苹果CEO库克、制作“AirDesk”等一系列高人气视频而闻名全网。不过,在被“何同学”的创意折服时,请不要忽略这个年轻人 深邃的内省意识与反思能力。

  高三时,“何同学”意识到自己将来想从事影视类工作。但当时离高考已经没多少天了,而大部分的相关专业都要艺考。如果要艺考的话,就只能复读。

  “何同学”拍了下脑门选择复读了么?他当时的“内心戏”很有意思:

  

  • 我从小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不会画画、不了解美术,连相机的手动挡都不会——复读一年,我真的能考上么?
  • 爸妈一直期望我考一个理工院校,学一学计算机什么的,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因为我很喜欢电子产品;
  • 万一我只是想逃避眼前的高考呢?万一我真的选择了这条路,但是热情很快消磨没呢?

 

  现在看来,“何同学”的每一步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学习经历,也确实让他有了深厚的专业积淀,为日后更多高质量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而在成为B站超级博主后,“何同学”在忙碌之余也没有停下反思。

  年初,他发表了一条视频,标题为《整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视频中他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忙到没时间收拾房间、忙到熬夜不睡觉,真的是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么?

  “何同学”作出了自己的总结:

  “你的确可以通过熬夜、咖啡因和不规律的作息,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时间, 但总有一天,你得把这些时间连本带利地还回去。如果不幸的话,还会赔上自己的健康。而在房间里随便摆放用过的东西,可以图一时方便,但是最终需要花费超过几倍的时间来找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