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发布日期:2021-10-29 13:07 本文摘要:原标题: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丨西林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编辑 ▲孩子学习没动力、不够专注? 马上预约看名校学霸有何妙招! 进直播间更有红包和神秘礼品 双减之后,补习班没了,很多家长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

  原标题: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丨西林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编辑

  ▲孩子学习没动力、不够专注?

  马上预约看名校学霸有何妙招!

  进直播间更有红包和神秘礼品

  “双减”之后,补习班没了,很多家长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上。

  一般来讲,大多孩子的兴趣培养都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运动型的,其余都是乐器偏多。

  提起乐器,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长大后都不再碰乐器了,那现在还有那么多孩子学乐器,有什么用呢?

  诚然,大多父母让孩子学乐器的初衷并不是冲着考级、升学去的,而是希望孩子有一个能够深入发展的兴趣,陶冶情操,并在学乐器的过程中懂得坚持。

  但一旦进入这个学习程序,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难免会消磨掉孩子最初的好奇和热情。

  其实,学乐器不必这么苦大仇深,我们更需要的是沉浸其中,感受那些跳动的小音符带来的乐趣,享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比如说,最近刚获得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The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冠军的华裔钢琴家刘晓禹(Bruce Liu),他父母对其从小的音乐培养模式就跟我们熟知的很不一样。

  1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钢琴

  “钢琴跟我其他兴趣爱好一样”

  年仅24岁的刘晓禹,出生在法国巴黎,6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跟很多出色的钢琴家不一样,刘晓禹起步算是比较晚,8岁才接触电子琴。而且当时他只把它当做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个,每天大概只弹15分钟左右,不想弹了就去玩其它的,家里人也不会强迫他一定要每天弹多少分钟。

  后来还是自己觉得55个键的电子琴无法满足自己,要求父母给自己一架钢琴,才在10岁这年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架钢琴。

  你看,别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逼着学钢琴,边弹边哭,刘晓禹完全是兴趣驱动,主动学习的。

  后来弹了一年立式钢琴后,刘晓禹已经开始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了,并且还拿到奖了。

  年纪轻轻就“征战”各个舞台,他并没有作为新人的那种胆怯,反而非常享受在舞台上演奏,感到非常兴奋、非常爽。

  学习钢琴

  我没有压力

  在整个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刘晓禹最大的感受是:没有压力。

  他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学习钢琴的状态都是非常舒服的,就跟其他的爱好一样没什么区别。

  就连别人心中枯燥乏味的练琴,在他看来,却像是趣味十足的电子游戏,打怪升级,每一点进步,就会有如游戏通关后的兴奋感。

  有困难,有瓶颈,但没有外部的施压,单纯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学习、练习,“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个兴趣到现在的原因吧。”

  他没有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努力、天赋,而是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琴环境。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只是天才钢琴家的成长模式罢了,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相比一些2、3岁就开始吭哧吭哧地练琴、一步一个脚印的孩子来说,刘晓禹正式练了一年就已经能参加比赛拿奖,我不否认这里面有天赋的成分。

  但想想,这世界上有多少天才儿童最终“泯然众人矣”?又有多少人能在坚持练琴十几二十年并且葆有兴奋感和新奇感?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所著的《坚毅》(Grit)一书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等式:

  天赋 X 努力=技能,技能 X 努力=成就

  但我认为成就的等式应该是:

  (激情+亲子沟通+目标感)X努力=成就

  这里面不可或缺、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激情。

  想想看,其实大多孩子几乎都不缺努力,技能也非常厉害,最缺乏的“天赋”,也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对一件事的热爱、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清晰的目标。

  不急功近利的父亲

  刘晓禹能坚持到现在,除了对钢琴的热爱,还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

  他在钢琴上的成就,幕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他的父亲。

  从刘晓禹踏上钢琴这条路开始,他父亲就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相比名次,他更看重的是孩子如何在音乐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有没有学到新东西,是否把作品演奏得完美。

  在他14岁那年,他有机会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管弦乐队合奏,那时的他才学钢琴四年,但他说:当时也想不了那么多,一心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自己的演奏跟这个作品融为一体就好了。

  可见,他对待钢琴的心态和表现,跟父亲对他的寄望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他在钢琴方面也没有那种非常强烈的胜负欲和功利心,纯粹将比赛看做是一个 活动」 ,在不知道其他选手实力、不清楚自己实力的情况,完全是以一种玩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不在乎结果,从头到尾只享受过程。

  兴趣驱动,没有外在的压力和功名的束缚,造就了一个新一代的“钢琴王子”。或许,这也是给我们做父母的看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钢琴家之外

  还是一名“通才”

  撇开钢琴家这个身份,刘晓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通才”,或者像我们少年商学院所说的“T型人才”。

  除了练琴,刘晓禹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说下围棋,游泳、玩游戏机、打乒乓球、桌球、保龄球……其中最擅长的就是下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