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教授妈妈自述:女儿上小学才惊觉,完美的普职分流政策却暗藏着“拼爹”的小升初(3)

发布日期:2021-10-12 11:24 本文摘要:正可谓,鸡娃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鸡的家庭各有各的不羁。 如果说,早年间荷兰这个12岁定终生的分流体系能够比较公平地选拔人才因材施教,那是因为那会儿还不流行鸡娃。所以,孩子的成绩还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孩子自身
  正可谓,鸡娃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鸡的家庭各有各的不羁。

  如果说,早年间荷兰这个“12岁定终生”的分流体系能够比较公平地选拔人才因材施教,那是因为那会儿还不流行鸡娃。所以,孩子的成绩还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孩子自身的能力。

  然而,国内丰富的鸡娃经验告诉我们:“鸡娃”在孩子小学的时候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到初二以后随着学的内容难度加深,“人造牛蛙”就开始掉队了。

  在这个“鸡娃风来袭”的背景下,仍把分流年龄定在12岁,就会让那些仍有被鸡优势的“人造牛娃”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那些具有潜力却尚未开窍的“天然牛娃”被排挤在高等教育之外。

  若想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教育系统可能得给孩子们多一些时间来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分流不宜过早。

  12岁真的能看老吗?

  从理论上来说,那些因为家长不给力在小升初被低估的孩子,人生还有逆袭的可能性。

  然而,现实和理论,往往一个是赵飞燕,一个是杨玉环。

  Lyra(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小升初的时候,老师给她的升学分流建议是中专里面最低等级(vmbo-b/k),可见在小学时期,她是个妥妥的“学渣”。

  上初中之后Lyra开始发力,人生突然开挂的她,初二的时候转校去普通中学,初三则因为成绩优异再次转学去大学预科。

  像Lyra这样,在小升初分流的时候能力被低估的孩子往往有如下的特征:女孩,内向,移民,低收入家庭,低文凭父母。

  然而,像她这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教育阶层逆袭的案例却是少之又少。

  荷兰教育等级流动示意图

  来源:荷兰统计局青少年报告

  左边是中学的不同分级,右边是高等教育的不同分级。

  虽说,荷兰教育系统不同等级之间的大门为所有的孩子而打开,但是一旦分流,被分到较低等级的孩子的人生就仿佛被贴上了“不适合学习”的标签。

  而被贴上这样标签的时候,好多孩子才12岁。

  下得过早的定论,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

  即便是被低估又凭实力逆袭成功的Lyra,在采访中仍然说,小升初老师给她过低的评估,让她一直自信不起来。她总想着要证明自己,怕稍有一点闪失,自己就又被贴回那个“差生”的标签。

  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中国正大刀阔斧地实施双减分流等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