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教授妈妈自述:女儿上小学才惊觉,完美的普职分流政策却暗藏着“拼爹”的小升初(2)

发布日期:2021-10-12 11:24 本文摘要:父母上过大学(包括应用技术类和研究型大学)的孩子,68%都能上大学; 而如果父母只上过职业学校,则只有20%多的孩子能上大学。 这画风,还真是有点拼爹妈的架势呢。 你有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龙生龙
  

 

  父母上过大学(包括应用技术类和研究型大学)的孩子,68%都能上大学;

  而如果父母只上过职业学校,则只有20%多的孩子能上大学。

  

 

  这画风,还真是有点拼爹妈的架势呢。

  你有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娃会打洞。

  然而现实比简单的“基因遗传,优胜劣汰”要复杂得多。

  近年来,荷兰学校的分流建议更多地高估了高文凭家庭的孩子,而高文凭家庭和低文凭家庭的分流建议差距,与2009年相比,扩大了两倍。

  你总不能说过去的20年里这种不平等的扩大,是因为某种基因突变使得富人生出了资质碾压穷人的孩子吧。

  学校建议与统考水平的差距走势图

  基准类型是mbo4职业教育最高的级别

  图中明显看出高文凭家庭的孩子(最高的三条线)更多地被高估,而父母接受职业教育及以下的家庭孩子(最下面三条线)更多地被低估。

  那是什么社会变化造成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激增呢?

  你鸡娃,我随意

  全球刮起的鸡娃风,并没有巧妙地避开荷兰。

  一方面,中产父母正在为孩子“升学”而绞尽脑汁殚精竭虑。

  他们拼财力、拼人脉挤破头想送娃去“海淀六小强”的明星小学。这些明星小学大多坐落于大城市,拥有高达60%-70%的升学率(远高于平均水平23%)。

  它们不仅要求学区房、筛选父母学历、家庭背景,即使满足所有条件早早报名排队,也时常一位难求。(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孟母。)

  除此之外,影子教育培训机构也在中产父母的“青睐”之下悄然兴起。

  据估计,2017年就有7千4百万欧元流入各类培训机构,而1/4的孩子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参加过课外补习考前培训(bijlessen),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中产家庭。

  另一方面,中低阶层的父母不仅没有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飞得更远,往往,他们还是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Yunuscan(10岁)和妈妈还有继父住在一起。因为是移民,在家没有荷兰语的语言环境,他的荷兰语比同龄人差了一大截。

  妈妈和继父每天忙于工作,闲暇时间都被各种繁杂的家族聚会占据。

  他最开心的,是父母出门参加聚会时,他独自一人在家享受片刻安宁,补习荷兰语。

  Yunuscan 接受纪录片《Klassen》采访:

  当家人去参加婚礼的时候,Yunuscan才终于可以开始(自主学习)的盛宴

  目前老师给他的分流建议是普通中学。而以他的资质和勤奋,若是出生在更重视教育的中产家庭,上大学预科中学应该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