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取消初中考试大纲:没有重点的时代,孩子该怎么学?(2)

发布日期:2019-12-25 08:57 本文摘要:这些问题都是稀奇古怪的,但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它考察的是一个人通过以前若干年的学习,他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 他如何建立假设、收集信息,用论据来支持他所建立的论点,然后得出结论,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用最
  

 

  这些问题都是稀奇古怪的,但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它考察的是一个人通过以前若干年的学习,他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

  他如何建立假设、收集信息,用论据来支持他所建立的论点,然后得出结论,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用最简单有效的语言把结果表达出来

  许多世界名企都认为,对于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框架,这些一般性的认知能力往往比某个领域专属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要。

  在孩子7-16岁,甚至是大学早期阶段,都应该更注重对一般性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通识教育。

  通识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往往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顶尖高手。总的来说,通识教育是用最适合的方式,去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而不是灌输内容。

  哈佛在通识教育上可以说是优秀代表,它非常强调学生“知识的广度”——对数理文学等做全方位的学习,对不同学科都有认识,最终能把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起来

  本次《考试命题意见》所倡导的理念其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都很清楚,无论是未来出国留学还是国内升学,抑或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需要T型人才——兼具知识深度和广度,同时有极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孩子在小学、中学、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知识融通”。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来都不矛盾

  其实这几年的高考命题,就已经体现出教育部有意在向“学什么,考什么”的方向改变了。

  像2018年的浙江高考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背后其实就是在考察孩子分析本地、世界及跨文化问题的能力。

  这种考察方向与PISA发布的一项颠覆性改革不谋而合——不仅要考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还要考察“全球素养”

  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孩子,不仅思维敏捷、外语流利,还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理解多元文化差异,实际上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一般性思维”。

  因此真正掌握了这种思维能力的孩子,才能够在新的考试形式中脱颖而出。

  我们曾经总结过这些高考学霸的特点(点击查看: 从今年高考学霸的四大特质,让孩子从小多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

  

 

  1、追求海量阅读,但从不死读书;

  2、更在乎学习方式,而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