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为什么长大后最让人操心?

发布日期:2019-12-21 09:51 本文摘要:原标题:那些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为什么长大后最让人操心?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里,喜欢问老师孩子平时听话

  原标题:那些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为什么长大后最让人操心?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里,喜欢问老师“孩子平时听话吗?”;在家里,也时常告诫孩子“你要听话,不听话就会怎么样”。

  似乎我们都偏爱懂事的孩子,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因此孩子们都知道,只要自己表现得乖一些,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就会被夸奖被喜欢。但这样的孩子真的快乐吗?今天我们分享的这篇文章,或许能给到您一些启发。

  

 

  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我目前任教于高中,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揣摩。最常见的是揣摩老师,当然也有揣摩同学者。

  他们看起来不言不语,乖乖巧巧,但实际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欠缺。

  这类孩子在学习中,课堂上会揣摩老师喜欢哪些形式的反馈,答题时会揣摩老师喜欢何种内容的回答,写作中会揣摩阅卷老师会更偏爱哪类风格的文章……

  上届有一个女生,高一入学后,连续两次统考前都来问我语文作文部分是哪位老师阅卷。我之前不解其意,后来才知道,是她的父亲告诉她,不同的老师喜欢不同风格的文章,你要根据老师的个人风格去揣摩他喜欢的文风,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另有一个女生,上数学课时总是朝老师频频点头,上物理课时总是一手握笔一手扶额眉头紧锁做思索状……但考试时,这两门的成绩却总不理想。数学和物理老师都很诧异,课上数她听得认真,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成绩不好呢?

  有一次,我特意在同一天分别听了我们班的数学课和物理课,然后我把这个女生叫来,就当天课堂所讲的知识点向她提问,她答不出。

  我又继续问:“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今天的两节课分别都主要讲了什么,你哪里没太听懂?”她愣了片刻,摇摇头。

  深入地聊下去,我确定了问题所在:她是根据老师们所最受用的形式在给予老师反馈

  因为她认识往届的一个学姐,那个学姐一次闲聊中无意告诉她,这个数学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这个物理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听课反应。

  她照此去做,时刻紧绷神经生怕错过每一个给反应的点,比如老师停顿或者问“明白了没有”的时候。还要随时观察她做出反应后老师的微表情……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上,课具体讲的什么,其实她根本没听进去。

  这样的孩子,在我近十年的工作中,见过不止一两个。在与同学相处中,他们也大多是“谁和我做朋友,我就和谁做朋友”。甚至未来到了爱情中,他们也可能是“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

  他们的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几乎不会去想:我的真实文风是什么?我到底最想写什么?怎么样听课能让我自己达到效率最高?我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真正的我自己,真实的我自己,到底是怎样的?

  这样的孩子,大多有一对相对严厉的父母。他们自幼在家庭中学会了过度的察言观色、适应甚至取悦他人,所以这种习惯伴随着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如果不加干预,有可能伴随着整个人生。

  他们很少强调自我的真实感受和心情。别人一板起面孔,他们就不自觉地紧张,别人一不高兴,他们就本能地想道歉。甚至和朋友吵架,他们都鲜少表达自己的情绪,对方还在生气,他们也不高兴,对方一旦释然,他们就立刻开心。

  这类孩子的喜怒哀乐,大多被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你觉得这类孩子快乐不快乐?

  谁能没有自己的脾气、喜好和喜怒哀乐?但为了适应别人,取悦别人,他们长久地压抑自我真实的心情和感受,想哭不敢哭,想笑不敢笑,一句话出口前要先在肚子里转八道弯反复斟酌别人会不会爱听……

  这样的孩子,表现给别人的,必然是:乖巧,话不多,好脾气……

  他们心里全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心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甚至习惯了之后,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长此以往,心里积压的东西愈来愈多,哪怕自己意识不到,但这些东西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慢慢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此,过分乖巧懂事,对一个孩子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让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所以,为人父母,衡量自己给孩子的爱是否足够和适合,要看你的孩子是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刻意取悦和讨好,自信且敢于表达自我。

  当然,这和“熊孩子”不是一回事,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在两个对立的极端去看。童言无忌、活得真实自信且快乐和缺乏教养,是两回事。

  自信、敢于表达、有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想但又不唯我独尊的孩子,他们得到的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的,适合的,且无条件的

  想起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什么特长,但她在班里非常受欢迎。

  在学校里,普遍更受欢迎的孩子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力强、有特长,一类是真实而充满善意,既不伪装自己,又能包容他人。这个孩子,属于后者。

  她很真诚,从不掩藏自我,同时她又非常乐观,对人对事的评价都很正面且积极,我甚至没有见过比她心态更好的孩子。

  他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水平极高且相当认真负责的老教师,颇严厉。有一次,数学老师把她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叫到办公室谈话,大约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其中有的话对女孩子而言稍重了些。

  和她一起去的孩子,当场就哭了。而这个孩子完全没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甚至回班后还成功安慰了和她同去的同学,让同学破涕为笑。

  当天下午,她给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老师,其实今天上午在办公室,我心里特别感动,不对,是特别激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我成绩不好还不够努力,学不懂就老是偷懒不想学了,还以为您早就放弃我了,但没想到您没放弃我。

  除了我爸我妈,没人对我这么上过心,我特别惊喜,谢谢老师。但是老师,我觉得您有一句话说得太重了,我们听了都觉得很难过。我知道您是为我们着急,着急也是一种爱和关切,我妈妈说,表达爱和关切的时候,是不能用伤害别人的语言的。希望下一次老师还愿意说我,但希望下一次老师说我的时候,不要再用这么重的话了,谢谢老师。祝老师健康开心。

  

 

  据说数学老师是第一次收到学生这样的信,非常动容。办公室老师也纷纷拍照留念,大家都很感动。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既能看到老师的用心,又敢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非常难得。后来,这封信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和她的父母接触,我发现他们也是这样的人——非常坦诚且真实,但同时,又温柔而充满善意。他们不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但说出的方式一定是让对方能够欣然接受的,绝不会让人感到丝毫不适。

  他们对女儿从不吝鼓励和赞美,但那些鼓励和赞美又都不敷衍,不流于形式。他们会坦诚地和女儿交心,非常在意女儿说出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女儿的心声和感受。

  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就会效仿——也这样对我们,也这样对别人。

  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我曾经在一次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班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我们爱一个人,首先得让这个人明确地知道我们爱他。其次,我们的爱,要让我们所爱的人感到舒适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