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4岁就大学毕业的神童,是如何将兴趣玩到极致的?

发布日期:2019-12-14 09:07 本文摘要:原标题:这位14岁就大学毕业的神童,是如何将兴趣玩到极致的? 文 西林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编辑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美剧《生活大爆炸》,但始终接受不了剧中的一个设定里面的科学家几乎都是男性,而极个别学计算机、土木工程、物理学、生物学的女生则被塑造

  原标题:这位14岁就大学毕业的神童,是如何将兴趣玩到极致的?

  文 西林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编辑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美剧《生活大爆炸》,但始终接受不了剧中的一个设定——里面的科学家几乎都是男性,而极个别学计算机、土木工程、物理学、生物学的女生则被塑造成死板、一根筋的“异类”,不如那些了解时尚、热衷社交的“普通女孩”。

  细想一下,这种思维定势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不少家长潜意识中多多少少会觉得计算机、科学家等这种职业跟自己的女儿没什么关系。而这种潜意识其实是在剥夺女孩们热爱科研的权力和投身科研的潜能。

  有研究标明,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持有积极态度的女孩数量其实与男孩差不多,但是到了八年级的时候,男孩仍旧喜欢技术、科学和数学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两倍。

  但欣慰的是,这种由偏见带来的性别差距正逐渐弥合,很多女孩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大,而很多开明的家长也正在摒弃这种偏见。譬如我们曾分享《关于教养女孩,父母需要“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作者李文华这样说:

  

 

  我庆幸我的女儿和我一样热爱玩各种科技和机械。而这种从小抓起的科技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对她的学习、世界观等都影响深远。所以我说教养女孩需要“反其道而行之”,这里的“其道”指的是世俗的一些偏见。

  

 

  有兴趣的孩子,学习更有内驱力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刻板印象:科学总是枯燥无味的,它专属于高智商人群。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科学,比如说烘焙,它就牵涉到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

  因此,要摒弃这种偏见,家长从小就要培养、支持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尤其要鼓励女孩们,她们在数学、科学领域同样可以非常出色。

  前段时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有一位年仅15岁的“小小科学家”谈方琳备受瞩目,因为她的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

  很多网友直呼“我连名字都看不懂”:

  虽然媒体以及大众给她贴“神童”、“最年轻科学家”的标签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她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付于实践,通过读国内外的文献来进行深入学习,还做了学术展示,已经挺厉害的了。

  (谈方琳的研究成果展示)

  谈方琳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小学阶段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补习班,但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初一时,谈方琳发现自己对数论方向更感兴趣,她的父母对她的这项兴趣也是非常支持,便引荐她跟着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做研究。在教授的引导下,她自己翻阅《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研究各种数学问题。

  正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在兴趣的牵引下,她在数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她在日常学习中,也越来越有内驱力。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做一些数学上的小研究,就像她说的“要像这些顶级科学家一样做出好的研究成果,需要打好基础,不断学习新知识。”

  14岁就大学毕业的神童

  把跨学科学习当习惯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就一名伟大科学家的,往往是从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开始的。根据美国《教育周刊》发表的一项分析,四分之三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在学校环境之外发现了他们的兴趣,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想当科学家的种子。

  当然,兴趣也是科学家葆存科研热情的重要驱动因素。历史上那些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就是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及充满热情的。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神童,他从三岁半就开始读书,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初级科学读物就成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启蒙书籍。从此,他兴致勃勃,爱不释卷的埋首于五花八门的科学读本中。

  七岁时,他就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甚至超出了他父亲的知识范围。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金斯利的《自然史》到夏尔科、雅内的精神病学著作,从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到18、19世纪的文学名著等等,几乎无所不读。

  后来不仅没减少过对科学的热情,兴趣还非常广泛,涉猎的领域多,到了大学依旧保留着跨学科学习的习惯。

  不到12岁就中学毕业的维纳,大学是在塔夫茨学院数学系就读的,但是由于大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以至于这时他发现了物理和化学的魅力远超过了数学。他尤其对实验兴趣勃勃,跟同学做了许多电机工程的实验,并提出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想法。

  到了第二年,他又对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同年,他又把兴趣集中到了生物学方面。生物学博物馆和实验室成了最吸引他的地方。所以他用三年时间完成大学课程之后,就去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博士了。

  他改学生物,并不是他知道自己以后能够干这一行,而是他想干这一行,因为小时候他就曾想过要当一名生物学家。

  虽然维纳并没有如愿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但是他在大学接受的跨学科教育,促使他的才能横向发展。比如,他通过与生理学家罗森勃吕特等共同努力下,发表了《控制论》这一伟大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并宣告了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从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再到生物学,实际上就是维纳整个科学生涯所经历的道路。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维纳对一直以来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本日历,就是一部科学史

  撬动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可以是各种各样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可以是博物馆、科技馆,也可以是一本小巧精致的立于孩子书桌前的日历。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一本日历吗,过完一天就撕掉一张,最大的功能无非就是标记日期,或者像个小小的备忘录一样,怎么就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了?

  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 「少年科学日历2020」,不仅具备上述这些基础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每天都可以告诉孩子一个科学小知识,同时了解科学史上的今天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事情发生过,每天都给孩子一点启发。

  甚至你会突然发现,原来科学史上某个科学家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此为孩子打开名为“科学”的小缝,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一天一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366天不重样,覆盖科学世界的各个领域。日历翻过一页,就意味着孩子又掌握了一个科学知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孩子脑海里就藏着一本专属于自己的简明科学史。

  让日历不仅仅只是书桌上的装饰品,更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从小都应该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不是让孩子立志要当科学家,而是开发其左脑思维,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一份科学日历。

  原价129元/本

  现在购买可享预售价79元

  团购更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