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节目持续刷屏6年:让孩子成为最会说话的人,这项能力不可缺少

发布日期:2019-12-09 09:42 本文摘要:原标题:神仙节目持续刷屏6年:让孩子成为最会说话的人,这项能力不可缺少 文 Nana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谈起最近什么综艺最火,那必然绕不开《奇葩说》。几乎每一次《奇葩说》更新,它的辩题都会引发一波讨论: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 美

  原标题:神仙节目持续刷屏6年:让孩子成为最会说话的人,这项能力不可缺少

  文 Nana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谈起最近什么综艺最火,那必然绕不开《奇葩说》。几乎每一次《奇葩说》更新,它的辩题都会引发一波讨论: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

  美术馆着火,名画和猫你救谁;

  喜欢的工作996该不该辞职;

  ......

  

 

  在2014年,第一季《奇葩说》横空出世,虽然它自己一直标榜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但是在这个舞台上,一反严肃认真的正规辩论模式,而是各种嬉笑怒骂、段子手到擒来。

  像早期走红的马薇薇的“养条狗啊!”、范湉湉的“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这些话都成为了当时流行语。

  能够六年经久不衰,不可能仅仅只是靠选手们的插科打诨,更重要的是选手们的唇枪舌剑、严密逻辑让人折服,比如马薇薇、黄执中、陈铭、詹青云、周玄毅这些专业辩手。

  可以说,这档将娱乐节目和严肃辩论结合在一起的综艺,让人耳目一新,使得大众对于辩论的关注度达到了高潮。那时候茶余饭后,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节目的辩题选手,以及他们的精彩发言。

  但实际上,在更早之前,我们就曾有过一次全民辩论的热潮,那就是被称为“国辩”的国际大专辩论赛。

  原来现在的“奇葩”高手,都是从这来的

  我们熟悉的华语辩论赛,其实最早开始于新加坡。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举办了首届“国辩”,当时还被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北京大学辩论队战胜香港中文大学夺得冠军,北大的五位辩手之一马朝旭正是日后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在那时大学生还是精英,而辩论赛这一形式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也极为新鲜,一经播出就掀起了热潮,到了1986年底,北京据调查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参加过辩论赛。

  到了1993年,CCTV和新加坡广播剧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而这场“狮城舌辩”也成为了中国大陆辩论的巅峰时刻,也是国内大部分大学开启辩论之风的源头。

  (1993年的复旦辩队,4位辩手及教练)

  那时,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加比赛一路打到决赛,力克台湾大学夺得冠军,决赛这场人性本恶/本善中,反方四辩蒋昌建在结辩陈词最后引用顾城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用它寻找光明。也成为了华语辩坛不朽的经典。

  恰好,央视在国庆期间密集播放这一届国辩的所有录像,加上后来复旦大学出版的《狮城舌辩》也畅销全国,也使得辩手成为新偶像。

  正是这场比赛,燃起了十几年的辩论之火,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辩手。

  1995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林正疆,虽然决赛遗憾负于南京大学,但是他在那场比赛中散发出的闪耀光芒,逻辑、语言、以及从容不迫,都不妨让他成为一众辩手的偶像;

  2001的“金钱辩”可以被称作是“华语辩论史上最精彩的比赛”。放到今天来看,它绝不能算是一场教科书式的技术型比赛。

  决赛中武大不敌马来西亚大学,遗憾败北。但这场比赛对于当时年轻的武大精英——蒋舸,袁丁,余磊,周玄毅意义重大,也让大陆辩论意识到,辩论最重要的不是语言,还有逻辑

  (2001年获胜的马大辩论队)

  2003年决赛,这场比赛诞生了两位在日后都鼎鼎有名的辩手。

  一人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女辩手,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那时候还未咄咄逼人,就已被封为“温柔一刀”的马薇薇;一人则是连续两届国辩最佳辩手,让人意识到“原来辩论还能这么辩”的黄执中。

  那时候,是华语辩论的高光时刻。

  没落的“文字游戏”,寻求新的变化

  其实八十年代辩论节目能够在国内大火,是时代条件下的产物。那时候电视节目匮乏,再加上当时大众追求思想解放,辩论自然大受欢迎。

  但是随着最初的激情褪去,人们本希望通过辩论得出真理,却发现这样的辩论却往往沦为了口水之争。

  特别是1997年的辩题是“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显然此时辩论已经到了不得不为自己合理性进行辩护的地步了,让很多信仰真理之辩的人永远离开了辩论。

  (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辩题)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传统的新加坡赛制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流行于英美和台湾的政策性辩论不同,传统的新加坡赛制始终采取的是非事实性、非政策性、选题抽象的原则,从它的辩题中可见一斑。

  英美体系的政策性辩论则往往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鼓励辩手对现行政策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而且,大赛的举办目最初是为了推广普通话为目的,比赛更多追求的是引经据典、轻视说理的辩论风格,因为主办方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展现“华语的魅力”。

  对于辩论的严谨性、逻辑性都予以忽视,使得辩论更像是一场演讲比赛,就像早期慷慨激昂、引经据典的“复旦风”辩论。

  这两点原因,都使得国辩开始走下坡。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低迷的收视率最终中央电视台宣布无限期停办国际大专辩论赛。

  至此,官方辩论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但并不意味着华语辩论的没落。抛弃了抽象辩题传统赛制,华语辩论开始进入后国辩时代。

  (2019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海报)

  比如说覆盖面最广的三大顶级赛事: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和华语辩论世界杯。

  还有定位政策性辩论的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定位小而精的山海杯、定位法律与道德困局的法辩等等,华语辩论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这时候的辩论比赛,不论是赛制、辩题都更多样化,解放了辩论的对抗性,更注重辩论的逻辑和技巧,让辩论回归了本质。

  辩论的魅力在于,对话题的全面思考

  为什么脱离了官方支持的辩论,不管是民间的各种专业辩论赛事还是奇葩说,反而更具有生命力?我们回溯一下辩论这一形式,就不难得出答案。

  其实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先秦都发展出了辩论。其中古希腊的哲学非常发达,而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无疑与辩论的目的是一致的

  在古希腊的城邦政治中,公民经常会就某一政治问题进行的积极辩论和对话,试图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即对大多数人都有益。

  辩论之所以会设置正反方,就是为了大众对所讨论的话题能够进行更全面和多元的思考,如苏格拉底所说,通过对话这一形式可以作为“灵魂的助产士”让真理越辩越明

  可以说,人有追求真理的本能,我们需要通过辩证的思维去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