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了德国小学生的“长期作业”,终于明白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最缺乏这项能力(5)

发布日期:2020-12-08 08:00 本文摘要:这种设置是 鼓励孩子大胆犯错,先把项目的毛坯架子搭起来再说 ,修正和润色是在老师协助下完成的。与之相对应的,老师会留出很多课堂时间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做事,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来问问题
  这种设置是 鼓励孩子大胆犯错,先把项目的毛坯架子搭起来再说,修正和润色是在老师协助下完成的。与之相对应的,老师会留出很多课堂时间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做事,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来问问题,寻求帮助。

  (非虚构绘本的学术阅读材料,孩子划出关键词,作者供图)

  大部分作业要求是仿写、改写,并不提倡完全的自创。比如在判分标准里明确要求“要使用原材料中的关键词”或“作品要呈现原作和仿作的编织样貌,原作的线索要清晰可见,同时你自己的创作部分也要丰满”等等。

  很明显,学习资料是被当做拐棍使用的,在模仿中学习,逐渐生发自己的知见。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

  项目完成后得到的考核分数,实际上包含了老师和学习资料的帮助。这让孩子从小敢于善于寻求指导与帮助,聚合各方力量,大胆前行。

  (非虚构绘本的得分表,作者供图)

  总之,通过这些用心设计的长期作业,框架、方法、步骤、支持系统这些基础理念,就是这样慢慢植入孩子的内心。

  我们常常讨论创造性的培养,好像创造性就一定意味着天马行空,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

  但在我看来, 宏观地看待世界,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做事情讲方法有步骤,有恒心,能统合各方力量,这些才是创造性的基石。

  文章来源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资源免费领取点击文末“在看”,并长按下方二维码,我们会把 BBC哲学动画《雨果带你看世界》的观看方式发送给您,每天5分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