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我们都欠这群“蓝帽子”一个热搜

发布日期:2020-10-01 09:33 本文摘要:原标题:和平年代,我们都欠这群蓝帽子一个热搜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副主编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在这个举国同庆、小家团圆的日子,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多少人知道, 有一群同胞正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守护着素不相识的生命。 他们是中国

  原标题:和平年代,我们都欠这群“蓝帽子”一个热搜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副主编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在这个举国同庆、小家团圆的日子,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有多少人知道,有一群同胞正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守护着素不相识的生命。

  他们是中国维和部队的军人。因头戴显眼的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能与其他军人明显区分,他们又被称为“蓝盔”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蓝色防线”,隔绝了所有阴暗,为驻守地区带来和平与温暖。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前不久上映的电影《蓝色防线》

  这是国内第一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也是今年目前最高分的国产片。

  没有大手笔的宣传,没有宏大的“爱国主义”“大国情怀”主题,没有高潮迭起的英雄叙事,只有我国维和部队在南苏丹的真实经历,还有影片结束后再也回不来的两个真实生命。

  看完后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和孩子在和平年代谈战争。

  

  (《蓝色防线》预告片)

  维和没有战场,也没有敌人

  2013年12月,南苏丹内战爆发。

  这起源于南苏丹总统基尔解散内阁,并指控第一副总统马沙尔策划政变。他们分别代表着南苏丹最大的两个部族丁卡、努维尔。

  为了争夺政权和石油、水等资源,基尔为首的政府军和马沙尔为首的反政府军武装冲突不断。

  当地人不仅要忍受高温、粮荒、蚊虫肆虐,还有民族矛盾引起的“自相残杀”。迄今为止,这场战争已导致南苏丹超过38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对此,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明确承诺,将组建8000人的维和部队,分批次奔赴南苏丹。

  《蓝色防线年期间,我国首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

  他们是第二批来到这个国家的,总共有700人,是中国在非洲各维和部队里人数最多的。他们将在南苏丹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南苏丹有政府军和反政府军,而维和部队主要是保护难民营和难民,不偏袒当地政治斗争的任何一方。

  对救援队来说,南苏丹是世界上最接近死亡的地方。

  不同于正面战场,维和任务的危险是潜在的,士兵们遇到一重又一重的困难:

  首先是生存环境恶劣。士兵们每天白天5小时、晚上3小时执勤站哨。在白天50多度的高温酷暑下,防弹背心一穿,到下哨时全身都是痱子,住的却是简陋的集装箱。

  不仅是站哨,随时有人放冷枪。这相当于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版“吃鸡”,四周冷不丁地来一枪、投个炸弹,可以说是每天“听着枪声入睡,闻着硝烟醒来”

  这里每天都有私藏枪支、毒品和恶性打砸事件。一个近千人聚集对峙的场面,起因可能只是不同民族的孩子玩游戏时闹了矛盾。

  

  为了防止冲突扩大,维和部队要定期对难民营进行武器搜查,任何被窝、角落都不放过。

  但维和任务一个很大的难点就在于,他们要遵守“维和三原则”:维和行动征得各方同意,不偏袒任何一方,非自卫不使用武器。

  维和部队看似没有敌人,实际四面都有可能是敌人。

  由于维和部队营地和难民营很近,有时难民会冲进营地寻求避难,一些武装分子也趁机进入。这会让冲突另一方误认为维和部队偏袒对方,从而产生了袭击维和部队的想法。

  当维和部队受到威胁时,才能进行反击。但现实中的维和战场上,部队的任务是保护难民,对战局双方两不相帮,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交战双方就在眼前,很难判断谁有敌意。

  而一旦进入营地的人都脱下军装、放下武器,维和部队更加分不清谁属于哪个民族,是否有其他企图。

  身处于“移动”战场中,士兵们根本来不及想条条框框,明确自己是否受到了人身威胁。紧急情况下,他们只能先口头警告,再打天、打地、打身体。

  维和任务困难重重,但“中国蓝盔”带给当地的,不仅仅是守护难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