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了德国小学生的“长期作业”,终于明白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最缺乏这项能力(4)

发布日期:2020-12-08 08:00 本文摘要:他们既读某个模型的源头,也读后人的改编作品。 经过一两个月的学习后,孩子模仿安徒生童话《野天鹅》,创作了一个2000多词的童话。 我们稍稍讨论了一下情节,她用平板录下自己即兴口述的故事细节,第二天关起门来

  他们既读某个模型的源头,也读后人的改编作品。经过一两个月的学习后,孩子模仿安徒生童话《野天鹅》,创作了一个2000多词的童话。

  我们稍稍讨论了一下情节,她用平板录下自己即兴口述的故事细节,第二天关起门来几小时、几小时地听写整理。最后读给我听时,我真的被新的剧情深深吸引了。

  (改编童线页,作者供图)

  (为改编童话做的手工配图,作者供图)

  总结

  综观所有长期作业,有几个重要特征:

  1. 结构性思维

  通过话题的设置,将一些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引入孩子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探索思考。

  比如“一生的各个时期”、“社会的组成构造”、“组成故事的元素”、“童话的母题”等等。 这些概念很基本,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内涵又很丰富,谈论起来可深可浅,可以只讲到该年龄段能理解的程度。

  这种学习目标的设置相当于给学生一个认知的框架,而不是灌输零碎的知识。当今世界,具体知识点的更新越来越快,而认知的框架,思维的方法,相对要稳定很多。学习之后受用一生,才是有效的基础教育。

  2. 细分工作流程

  做事情讲方法有步骤,在老师具体目标的指引下分阶段完成小目标,达成大目标,收获成就感和信心,所谓“积跬步以至千里”。

  一般作业布置下来时附一张工作流程表,完成后就勾掉,孩子对自己的进展是直观地心中有数。

  按部就班,耐心而愉快地完成一项长期工作,是所有具备一定份量的研究或创作的基础,更是所有大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非虚构绘本的“工作指南”,作者供图)

  3. 支持系统

  老师和学习资料,明确地扮演着“支持系统”的角色,而不是“考核系统”。

  此话怎讲?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每个作业流程都出现了“草稿、正稿”步骤。这说明 出现文法错误是老师帮助学生的机会,而不是“扣分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