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一位北京高中语文老师的高赞回答(5)

发布日期:2020-10-20 09:18 本文摘要: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多带着孩子感受生活。我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我还会带他们去听蝉叫,听雨打屋檐的声音,看风吹过的时候柳条以及树枝的摆动,等等,然后写下来,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感
  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多带着孩子感受生活。我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我还会带他们去听蝉叫,听雨打屋檐的声音,看风吹过的时候柳条以及树枝的摆动,等等,然后写下来,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感受多了,遇到文学作品,才能很好地共情。

  你让一个从来没见过鹅的孩子读《咏鹅》,他一定没什么感受。

  陪伴和引导孩子读诗

  其实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有了具体的感受,我们的古诗文讲述得就完整了吗?还没有。怎么更完整地去讲呢?那就要说到第二步——用故事讲述古诗文。

  以李白的作品《赠汪伦》为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我们讲这首诗之前,最好做一个小小的“名词解释”,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踏歌”。踏歌,就是一种以足踏地,和着音乐节奏而舞的舞蹈形式。边舞边唱。在唐宋时期最为盛行。

  唐代宫廷就很喜欢踏歌,在重大节日或大型宴会上,会组织多人踏歌来增加欢乐气氛。踏歌这种形式在民间更是广泛存在。人们在中秋等节日都要踏歌庆祝,刘禹锡就写过《踏歌词》。

  踏歌除了在节日欢庆的场合使用,也可以在民间劳作、祭祀、酒宴、送行等等这些场合使用。

  因此李白在乘船将要离开的时候,汪伦就以踏歌送行。而且我们想象那个画面,应该不是汪伦一个人,而是汪伦带着大家一起,踏歌为李白送行。这也能看出汪伦这个人的性格和李白应该有相似之处——很率真,很洒脱,快乐又自由,即使是送别,也没有可以煽情,不落俗套。

  这一下子就把李白感动得一塌糊涂,激动得写了首诗。

  我们给孩子讲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体验一下“踏歌”。如果家里人够多(或者可以选在与友人同带孩子聚会时),还可以编个小品剧,既能帮助理解诗歌,也能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