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一位北京高中语文老师的高赞回答

发布日期:2020-10-20 09:18 本文摘要:原标题: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一位北京高中语文老师的高赞回答 文 弦歌缓缓 北京某中学高三老师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中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小视频。 视频的作者,是知乎母婴领域的优秀回答者@七优 老师。身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七优老师同

  原标题: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一位北京高中语文老师的高赞回答

  文 弦歌缓缓

  北京某中学高三老师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中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小视频。

  视频的作者,是知乎母婴领域的优秀回答者@七优 老师。身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七优老师同我一样,也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她还是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

  视频里,七优老师和儿子优酱相依而坐,对窗赏月。

  只听七优老师对着月亮温柔地念:“小时不识月……”

  优酱偎在她身畔,很自然地接出下一句:“呼作白玉盘”

  这个场景非常打动我。后来,七优老师告诉我,优酱两岁时,就已经可以背出「雪」的飞花令。

  我曾接触过的一些家长,他们认为孩子读诗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问过他们同样一个问题:旅行的时候,遇到非常美的景色,你会怎么和没有去的人形容呢?

  大多的回答是:“特别美”、“可美了”、“非常美,一定要去看看”......

  类似这样简单直白的描述方式,很多人都有——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里的千般美好,万般情愫,我们的语言总是贫瘠又苍白。长此以往,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的感知能力以及描述能力会逐渐下降。

  读诗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评委董卿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出题嘉宾,说了这样一段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也可能是月圆之夜大家共同吟诵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然,它也可能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无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王小波也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诗以千推万磨的精炼语言描绘人世间美好的景象、深挚的情感。正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自小阅读古诗文,能够让孩子感受语言之美、文字之美,丰富他们的语言、眼界以及内心,让他们看到这世界更多的美好,深层次、多角度地认知世界,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他们对世界与生活的爱和好奇。

  同时,古诗文独特的音韵美,对孩子未来的语感以及写作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助益。

  自先秦至晚清,古诗文里,写满了历史。

  比如说,盛唐诗歌,多博大、壮阔,气势磅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文学史上所定义的盛唐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了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风格鲜明、才华卓越的诗人,是因为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社会自信,所以那一时期的诗人,多乐观而充满希望,言语间尽显豪迈潇洒,眼界和胸怀都相对很开阔。

  到了晚唐时期,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文里不仅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印刻着时代的烙印。阅读古诗文,能够帮助孩子多层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同时,读诗,还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格教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 危难前的气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 困境中的乐观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 磨难后的豁达

  

 

  读诗,能够让孩子在了解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走进一位又一位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明是非,知对错,逐渐建立正确的三观。

  而若想实现阅读古诗文的真正意义,阅读的重点,不能放在记忆,而要放在理解。这也正是所谓“大语文时代”对阅读的要求——不是仅仅会考试,而是会阅读,对文学作品,有独立的理解、鉴赏和审美能力。

  带孩子学古诗文的第一步

  在诗中之景里读诗

  很多成年人默认为孩子是不懂古诗文的。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去背诵。

  但其实很多时候,不懂古诗文的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

  很多爸爸妈妈自己对古诗文的态度就是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不仅会让孩子兴味全无,也无法真正让孩子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感受古诗文的美感。

  带领孩子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不是逐字背诵,而是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在具体感受中理解。

  比如最简单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