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一位北京高中语文老师的高赞回答(2)

发布日期:2020-10-20 09:18 本文摘要:生活中大多数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美,都在感悟中。 而恰恰, 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充满了好奇和纯净,是最能感悟美的。 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点。 这首诗非常简单,但它包含了两个最重要的审美要素 声音与色彩。 孩子

  

 

  生活中大多数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美,都在感悟中。

  而恰恰,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充满了好奇和纯净,是最能感悟美的。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点。

  这首诗非常简单,但它包含了两个最重要的审美要素——声音与色彩。

  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所以它带着这种新奇的眼光,口述我心,记录下了看到鹅的那一刻。

  正在读这一篇的为人父母者,可以想一想,孩子们在看到小动物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惊喜地喊出来?

  比如突然看到了正在惬意划着水的鹅,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喊:“大白鹅!大白鹅!”

  开篇三个叠字:“鹅,鹅,鹅”,就很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初见白鹅时的惊喜,非常活泼、动态。

  第二句写了白鹅的歌唱之态:你看那一群白鹅,正昂着头颈高声叫着,仿佛是在向天歌唱;后两句更加精彩——干脆,利落,但是,白、绿、红,几种颜色都在其中。

  鹅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这就是诗歌的画面感。一首纸上的诗,就变成了有声音、有色彩的动态画面。快乐,自由、纯真,美丽。充满了童心,童趣。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看鹅。边看鹅,边讲这首诗,回来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把这幅画面画下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如此,充分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了这首诗的纯真快乐和美好,一首诗就变得真正的有声,有画,甚至有感。

  不管什么时候再读起这首诗,都能立刻回想起这幅动态的、充满着声与色的美好画面。

  再比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同样需要感受。而感受,切忌“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不能说我们在讲这首诗的这一刻,临时去感受。

  感受,可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比如说,某个睡到自然醒的清晨,如果孩子睡得舒舒服服的,醒来不自觉地说了一句:“啊?天都亮了?”

  我们这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对啊,这就叫“不觉晓”。

  如果是在春天的清晨,这就叫“春眠不觉晓”

  我起床时间比较早,每天的清晨,天刚刚亮起来的时候,我都能听到外面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有的时候声音大到都能把人从梦中唤醒。

  我们要让孩子去听,听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然后告诉他们,这就叫“处处闻啼鸟”。

  他们只有认真听过晨光里鸟儿的啼叫,他们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处处闻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