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女儿,一定要带她去看这部22年前的《花木兰》,不仅因为励志(2)

发布日期:2020-09-13 09:56 本文摘要:影片结尾,导演刻意安排木兰的战友以男扮女装的身份来完成任务。 这种身份上的颠覆,刚好与木兰的女扮男装形成互文, 籍此传达出英雄不分性别,男女生而平等的深层寓意。 至此,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圆满地落下

  影片结尾,导演刻意安排木兰的战友以“男扮女装”的身份来完成任务。

  这种身份上的颠覆,刚好与木兰的“女扮男装”形成互文,籍此传达出“英雄不分性别,男女生而平等”的深层寓意。

  至此,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最终,木兰辞官回乡,带着荣耀与爱情回归了家庭。

  中国故事的美式表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很多人最早认识花木兰,都是从这首家喻户晓的《木兰辞》中得知的。

  作为民间瑰宝流传至今的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IP价值。

  而擅长将文化价值变现为商业价值的迪士尼,便稳准狠地把握住了“花木兰”的IP价值。

  在迪士尼公主的榜单上,花木兰曾一度位居榜首。

  如今,22年过去,《花木兰》依然可以视作是一个文化上“反向输出”的经典案例。

  仔细推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火遍全球的《花木兰》,其实并不是东方语境下的传统形象。

  《木兰辞》塑造出的花木兰,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产物。

  比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词,就完美体现出了木兰身上的“孝”和“忠”。

  花木兰所代表的,其实是古代对两性价值观所寄予的一种最高标准。

  她替父从军的忠孝节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魄,不仅穿越历史尘封,而且还打破民族界限,为西方社会所认可。

  不过,在迪士尼的改编中,花木兰却被融入了更现代的“自我意识”,成为了一个不甘束缚,兼具美丽、勇敢多重品质的新女性。

  这种改编,无疑与当下盛行的女性思潮不谋而合。

  虽然《花木兰》讲得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里面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算盘、象棋,熊猫,风筝,纸扇,饺子、舞狮、笔墨纸砚……但不管是人物性格还是情感表达,《花木兰》都流露出了典型的美式风格。

  她的人物形象,有着非常典型的西式审美:柳叶眉、樱桃嘴、单凤眼、高颧骨,这与中国的传统审美,显然差之甚远。

  此外,在这部充满异域风情的动画电影里,迪士尼还植入了浓浓的“美国梦”——即,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勇于打破偏见、桎梏,大胆地追求爱与梦。

  这种个人价值取向,与我国的集体价值取向,显然迥然不同。

  可见,擅长处理多元文化,并为其注入美式精神内核的迪士尼,在驾驭异域文化方面,早已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