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11到新冠疫情,灾难过后我们可以这样磨炼孩子心性(2)

发布日期:2020-09-11 11:41 本文摘要:Susan Fox,Park Slope Parents在线社区的创始人说,她在读到日本海啸那一册时都哭了,那是这个系列里另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 一个刚失去父亲的11岁日籍美裔男孩,在日本旅行时,因为海啸被迫和妈妈、哥哥、他的所

  Susan Fox,Park Slope Parents在线社区的创始人说,她在读到日本海啸那一册时都哭了,那是这个系列里另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一个刚失去父亲的11岁日籍美裔男孩,在日本旅行时,因为海啸被迫和妈妈、哥哥、他的所有家人分离。

  

 

  “Ben和他的家人以为他们能驾车逃过巨浪的袭击,但海啸抓住了他们,只一瞬间,Ben就落单了,巨浪扯住了他并把他不断往下压……”

  

 

  Fox的女儿是在读三年级时看了这本书, 一直到今天,Fox都记得那个男孩把手从泥沙里伸出来的场景。

  我买了一些书送给Leona Jaglom,一个在布鲁克林已经有三年临床经验的儿童心理学家。“这些书里的恐惧和原始的情感简直呼之欲出,”她读完后这么和我说,“对于部分孩子来说确实不错,但给不给孩子看,还要谨慎考虑。”

  她担心书里有些信息,孩子们还没做好了解的准备。

  “今天,我们的生存焦虑已经蔓延到了孩子身上,”她对比了 I Survived (《我活了下来》)系列和童话故事,补充说:

  格林童话的世界也很残酷,坏事情总是在发生,但心理学家相信,这些故事能帮孩子们适应将来恶劣的处境,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但童话不是真的,只是象征性的,是孩子们了解真实世界前必须走过的过渡,而这套书却描写了真实的世界——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

  “有些孩子能够保持很好的距离,”她继续说,“他们能够区分,知道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世界,但也有一些孩子不太擅长做区分,他们很容易入戏,他们会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事情正发生在他们生活的世界里。

  但不管是哪种孩子,是读童话描写的悲剧,还是谈现实世界发生的灾难,都好过把孩子保护在象牙塔里。 我们应该带孩子去看现实的泥潭,才能教孩子在泥潭里种出花。

  孩子以为生活就是电视剧

  但主人公不一定能活下来

  I Survived (《我活了下来》)系列每本书的封底,都印着一句加粗的标语—— “你具备活下来的条件吗?(Do you have what ittakes to survive?)”——让小读者个性化地思考同一个灾难事件。

  不过作者Tarshis并不认为,这个问题适用于每个灾难事件的讨论,毕竟“如果你真的遇上了纳粹的士兵,哪怕你天赋异禀,你也没办法活下来。”

  最近,她非常纠结的是,要不要写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那件事情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我收到了上百封小读者的来信,这些读者大多是8岁、9岁,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谁在这场袭击中活了下来。”

  “这让我非常困扰,”她如是总结,“ 孩子们总觉得生活就像电视剧,主人公到最后都能活下来,只有大人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确实,从 I Survived (《我活了下来》)系列的畅销,到我们生活中和孩子讨论灾难时,对生还概率不自觉的关注,我们都在期待奇迹永存,但在万分之一的生还概率背后,意识到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死亡概率,不是也极其必要么?

  资源免费领取 少年商学院特别从6个角度准备了一场关于生死话题的亲子生命教育,希望能帮助您延伸与孩子的沟通边界,跨越生命死亡的话题障碍,让孩子变得更仁爱、温柔、坚强,成就孩子更幸福的人生。

  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