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1%的赢家:这部9.0高分电影续作,教孩子在挫折中成长(3)

发布日期:2019-12-15 10:35 本文摘要:正如安里对儿子说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H4的所有人付出的一切,都是在一点一点地撕下自己失败者的标签 。 付出了便无悔,这也是安里想告诉儿子拉姆海姆的,可惜这句话说得太晚了。 安里在儿子手术前,和所有老友进

  正如安里对儿子说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H4的所有人付出的一切,都是在一点一点地撕下自己失败者的标签

  付出了便无悔,这也是安里想告诉儿子拉姆海姆的,可惜这句话说得太晚了。

  安里在儿子手术前,和所有老友进行了忏悔:“你看到那瓶香槟了吗,我跟拉格海姆说,如果他考进了,我们就一起喝酒庆祝,但是我从没和他说过,如果他没考进,我们会做什么

  儿子,考这么多分,你就能够进入大学。

  儿子,考到这个学校,你就会找到那份工作。

  所以他们不把这当成一次考试失利,而是当成人生的失败

  如果你现在问我想要什么,是拉格海姆能进理工学校,还是我的儿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肯定选择后者,我不想要其他东西。”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安里在和儿子聊天,试图让他缓解压力。

  他对儿子说:

  拉姆海姆低下了脑袋,“你不会担心吗?”

  随后又自言自语,“你怎么会担心呢,你是个天才,你的成绩在全印度排名384,如果我能进前2000,我都能乐疯了。”

  你能说安里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不能,但正是这种太过“信任”的爱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安里的话是对孩子的信任,是相信孩子能赢,但其实也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不谈失败,我们的人生里没有失败。

  因为太爱孩子,所以从没教他们面对失败的能力

  说实话,像拉姆海姆这样的孩子绝不在少数。

  根据印度内政部表示,自2014-2017年,印度有多达26476名学生自杀身亡。单单是2016年,便有9474名学生自杀。

  也就是说,在印度每55分钟就有一名学生自杀身亡;每24小时就有约26名学生自杀过世。而且根据《印度时报》称,这些只是官方数据,实际情况可能更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