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房间里的小旅行

发布日期:2021-10-15 15:11 本文摘要:原标题:隔离房间里的小旅行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来源 张华读书会 爸爸,讲故事! 每晚10点,小多多都会打视频电话过来,让爸爸给他即兴讲故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老三不在身边,我有些不习惯,我很想他。 他们兄弟仨都是上天给我的皮夹克。

  原标题:隔离房间里的小旅行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来源 张华读书会

  “爸爸,讲故事!”

  每晚10点,小多多都会打视频电话过来,让爸爸给他即兴讲故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老三不在身边,我有些不习惯,我很想他。他们兄弟仨都是上天给我的皮夹克。就算在一年里10个月都是夏天的广州,我也要把这三件皮夹克都穿在身上,显得厚重不是?更何况据说最近变天了,进入秋天了。

  之所以“据说”,是今天猛然发现,广东开始变天了,换季了,而我们也已经隔离了17天了。17天没有晒过太阳了,17天没有被雨淋被风吹过了,“17天没有呼吸过空气了”——最后这句脱口而出时,老大和老二咯咯大笑,差点笑岔气。

  依稀记得隔离第一周的时候,一切觉得都是新奇的、淡定的,但是又过了十天之后,很明显如何自律和打发无聊,成为一个有挑战的课题。

  除此之外,我们不知道应该吃什么了。隔离酒店里有早餐送上门,但十七天如一日基本不变样,有的时候打开塑料袋的时候,我分明看到馒头的额头上写着四个字——生无可恋。中饭和晚餐可以叫外卖,这自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吃饭,孩子们就像抽取食物盲盒一样有所期待,直到最近口头禅变成了——“哎,怎么又是这个...”

  而我已经上火到爆,嘴里长满了泡。最上火的是三次外卖叫酒未遂,最近一次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江小白竟然与必胜客联名出了一款水果酒,应该可以混进来。最后还真是被我得手了,但当第一口下肚的时候,我分明听见那些水果汁在我的胃里嘲讽:让你不要买你非不听,这下彻底死心了吧!是的,死心了,我这个小白!

  阿兰·德波顿有一年获邀成为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驻场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商务人士等,他还可以在出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以及机场酒店随意进出。

  驻场7天后,他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了一本书,叫《机场里的小旅行》,娓娓道来探讨旅行与人生、生活与事业的平衡等。和他相比,我的隔离日记也快够出一本《隔离房间里的小旅行》了。

  不过还是德波顿见多识广。因为除了家人外,我每天见到的人只有2个。一个是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来测体温的男性工作人员,他穿着防护服在走廊里喊“测体温喽 ~”,那婉转的尾音,远远听起来很像在叫“臭豆腐喽~”;

  另一个是两天来做一次鼻拭子核酸检测的女性工作人员,她和上述男性工作人员一起。而我每次都主动把鼻子伸向女性工作人员,因为前两次被男性工作人员捅鼻孔的时候,被捅到感觉脑浆都快流出来了。

  庆幸的是至少小朋友只需要咽拭子检测。再坚持一下,再被捅两回就可以解放了。

  快递也可以叫。我们四个人住在一间房,买了不少生活用品,以及一堆的书。加上每日的两次外卖。皆是劳烦酒店的工作人员从整个隔离酒店最外面的货架上,分拣、消毒后送到各房门口的凳子上,按下门铃然后溜走。以至于有一天,我听两个娃在讨论,他们说工作人员按门铃是有规律的,“外卖是嘀咚,快递是嘀~咚~”

  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农村读书,上下课和放学是人工敲钟的,节奏分别是——预备钟“当当,当当,当当”,上课钟“当当当,当当当”,下课钟“当,当,当”,放学钟“当当当当当当当...”

  如果再想看到人,就是隔着后窗户,看到对面一家卖顺德醉鹅(我买酒未遂,你鹅竟然醉,真是罪恶啊)的饭店后厨外的院子里,老板和老板娘有的时候会走出来,除此之外就没有人烟了。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盯着远往小楼霓虹灯箱上的广告语看“棋牌—喜得乐茶楼—请上三楼”,再就是旁边一座小院的屋顶,前不久应该是国庆节的原因,插上了一杆红旗。但是今天红旗不见了,遗憾的是人上去的时候我没看见。我猜是最近暴风雨要来,得小心。

  四个简易的健身设备真是让我每天满血而不用复活。它们分别是做俯卧撑的垫子、臂力棒、拳击手套和墙垫,以及跳绳。今天我双脚跳已经可以一口气不间断跳近150个了。三个一分钟,四百多个下来,我倒在地上,椭圆脸上的表情,就像每天早餐盘子里的馒头。唯一的区别是我间隔性地还会嚎叫几声,而馒头估计被酒店客人们骂惨了却始终沉默不语。

  我今天对公司要新推出的一个战略新产品的文档终于做了系统的优化和反馈。晚上我看了一部音乐喜剧纪录片,叫做Inside,又名《隔离在家》,是美国90后的新锐导演、编剧、脱口秀演员Bo Burnham(博·伯纳姆)在隔离在家的一年里自己录、自己演、自己编的一部题材混搭的喜剧纪录片。

  这片子看得非常过瘾,有代入感。看完后我搜了一下豆瓣,发现评论非常两极。这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大多数没有经过过隔离的人,可能面对90分钟的“纪录”,会觉得太“表演”了。但是经历过隔离——哪怕是在家不出门的时间超过21天的人,我想一定会从中看到某个自己的影子。

  有人编译了一篇影评这样写道:

  

 

  三十岁的喜剧演员伯纳姆在新作Inside中,他以一种狂热和熟练的清晰度,捕捉到了疫情期间无拘无束、欣喜若狂、无精打采的多重感觉。

  这部由他自编自导的90分钟的演出,绝非一个传统的喜剧特别节目,它几乎不包含任何口语化的打油诗,相反是一场高超的单人音乐盛宴,也是一部实验性的电影。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受困于观众与自己内心的创作者的探索。

  伯纳姆从未明确提到过疫情,这种有意的遗漏使得特别节目的标题具有多重含义。Inside 是一个关于隔离生活的综艺节目,也是关于伯纳姆不安的内心——他渴望被人看到,但又讨厌自己对观众评价的过度在意和永不满足。他说:如果你能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生活,你应该去做。

  

 

  刚看完这部片子,“爸爸,讲故事!”老三的视频电话就来了。我总是标榜我向三个孩子即兴编故事和讲故事的经历,但其实这种即兴有一个代名词——懒惰——白天没有好好准备和做功课吧啊。当然三个娃让我即兴讲过的上百个故事,真正的受益者是我自己,让我的大脑皮层永远活跃,哪怕是在梦中。

  可是今天我实在编不出来了,就说,爸爸给你讲《田鼠阿佛》的故事吧。过往他都不要现成的,一定会说“不行”的,没想到今天开恩说“好吧!”

  《田鼠阿佛》是一个经典故事,我想多数家长应该给孩子买过这本绘本。它的大意是,在小田鼠们忙着为过冬采集食物的时候,阿佛却独自坐在一旁,啥也不干。当别人叫他甚至质疑他的时候,他回应说,自己也是在工作,只不过在采集“一些别的东西”。

  故事的结尾也是高潮:冬天漫长而寒冷,所有食物被大家吃光了,田鼠们冻得发抖,心生恐惧,这个时候阿佛拿出了他“采集”的那些东西和大家分享,它们分别是阳光、彩虹,正是这些东西让田鼠们心怀希望,躲过一死……

  我记得《田鼠阿佛》的作者李欧是一位全才,欧洲人,因为战争来到美国,二十几岁就是经济学博士,同时喜欢绘画、雕刻、摄影、陶艺,是一个艺术大家,办过画展,做过全球性的设计协会的主席。《田鼠阿佛》是我非常喜欢的绘本故事之一,它和我们小时候被教导的“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的理念是不同的,它又让我想起陈志武老师《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

  我给老三在微信视频里讲故事绘声绘色,在描述冬天的寒冷的时候,凌厉的冷风吹的声音我都能演上了,吹得他看起来毫无困意。讲完之后,我说“爸爸爱你,晚安吧”,然后把手机给到妈妈,

  他从视频里一看到妈妈,两眼就红了,眼泪就要掉下来了,但很快又笑起来。5岁了啊,懂事了,想父母和哥哥们了。湘湘叮嘱我,隔离结束后去接老三的时候,一定要再一次和他解释这一个月为什么没有带他一起。

  孩子们都道晚安的时候。关上灯,我打开笔记本电脑,飞快地敲下这些字。天气有些寒意,我把空调给关了(北方马上就要开暖气了吧)。还有4天就要隔离结束了。希望最后的几天一切平安顺利。

  21天的隔离真是一场磨砺。尽管我没有德波顿在机场小旅行的潇洒,但有伯纳姆的乐观,以及我感觉像阿佛一样,也采集到了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东西。

  更多隔离日记

  请关注张华老师的个人公号

  ↓↓↓

  资源领取点击文末“在看”,并长按下方二维码,我们会把治愈家庭亲子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的观看方式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