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一位北京知名中学校长的呼吁

发布日期:2020-04-19 08:46 本文摘要:原标题: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一位北京知名中学校长的呼吁 演讲人|李希贵 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原文略有删减编辑 学院君说: 科学泰斗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我们曾分享过美国一所学校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反而是用大量阅读取代

  原标题: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一位北京知名中学校长的呼吁

  演讲人|李希贵

  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原文略有删减编辑

  

 

  学院君说:科学泰斗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我们曾分享过美国一所学校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反而是用大量阅读取代,今天我们分享一个中国校长关于阅读这件事的呼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

  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这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没有办法,那个时候, 乡村学校要聘到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困难。所以,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将近一个学期,这两个班是没有语文老师的。

  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

  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 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 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初一孩子能答高三语文卷

  奥秘就在从小阅读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来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他说了一句话:“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就讲了这封信,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她们真的是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为了统一老师的思想,也统一社会、家长的思想,在那个学期的期末,我就 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

  

  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 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

  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提出推荐和购买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买的书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他们的名字。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

  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

  这十本书当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他们自己的阅读、吸收、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后来他 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 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 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中学毕业前阅读量

  应突破千万字

  有这么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 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400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但是,这个规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这不是指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我们国家再加上成年人,平均就不到一本了。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也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

  你像张光斗,他说:“如果一本书10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40本书,一年就是400万字。”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

  孙幼军

  柳斌主任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 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并非名著就必读

  因为未必适合孩子

  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 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 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我们家长现在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现在出版界也有好多误区,所以要 慎重选择图书。一个误区就是,好的名著被改编成学生读的连环画,或者有一套书,把四大名著,把《红楼梦》,改编成小学生读的连环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儿。

  叫小学生读《红楼梦》,他能学到什么呢?你是害了《红楼梦》。为什么?就是他再也不读这个玩意儿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不好的,结果到了成年,他也不读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选了十位学生,问他们,“你喜不喜欢《红楼梦》?你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

  十位学生,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