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疫情下的小留学生父母:这个测试孩子拿不到4分不建议出国(2)

发布日期:2020-04-01 10:02 本文摘要:留学能成就两样东西: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家庭选择适合自己子女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公平。 当然

  

 

  留学能成就两样东西: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家庭选择适合自己子女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公平。当然,低龄留学相对于大学留学风险更大,需要准备充分再上路是必要的。

  不少家长把低龄留学的准备简单化为SSAT或者托福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品格培养和生存能力训练。我一直推荐留学生家长看一个TED演讲视频《Grit》,很多升学指导界的朋友和我一样,都认为Grit是留学生必备的品格。

  

  (TED演讲《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品质—Grit》)

  演讲者Angela Duckworth的个人网站上,提供了Grit测试,个人建议留学生拿到4分以上才适合考虑低龄留学。而这种坚毅的品格,家长是可以通过一些每天都要刻意练习的“困难任务”进行长期培养的。(在少年商学院公号后台回复“ grit”即可获取Grit分数测试链接)

  很多家庭认为国际教育就是西方教育,这是一个重大误解

  中国的国际学校做的并不是西方教育,每一个走出去的毕业生都要有自己的中国灵魂与中国根基。国际化教育也不等于留学教育,不得不说:孩子到学校里是来学习和成长的,不是来刷分儿的。

  不少中国家长把孩子上国际学校的目标,仅仅锁定为“洋高考”

  不少学校精心设置了国际化的课程,但却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他们质疑学校并没有专门针对SAT和托福的应试课程。担心在已白热化的留学大潮中吃亏,让孩子旷课去外面的培训机构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

  办学者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观念,按照培训班的方式搞国际学校和出国班,无异于饮鸩止渴。SAT高分的大陆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被劝退的案例也不是一两个了。

  有个学校9位毕业生进了同一家名校,8个被中途劝退的事件也告诉我们出得去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学得成才是目标。

  当下85后、90后家长热衷的国际教育学校可以理解为个性化教育学校,小班教学、多国别教师是共性。尊重个体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是这类学校的核心理念。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采访过我学校两位六年级学生,都是从名校转到国际学校的案例。记者问及两位学生喜欢新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学生回答,当然喜欢新学校。记者很好奇,你原来的学校论条件可比新学校强多了?学生说:新学校尊重人,被尊重的感觉太棒了

  作为一名国际学校在读生的家长,我给子女选择国际教育的唯一理由,也只有一条:哪怕子女未来学业平平也可以在校园里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