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的奇观:我们孩子为什么需要想象?(2)

发布日期:2021-11-12 17:28 本文摘要:还有一个孩子写的是: 比赛开始了,大家都跑得很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 天哪!难道所有人都只知道用离弦的箭来比喻起跑的场面吗?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是这样写作文的? 他们是不是看了某些千篇一律的写作辅导书或者优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是:

  “比赛开始了,大家都跑得很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

  天哪!难道所有人都只知道用“离弦的箭”来比喻起跑的场面吗?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是这样写作文的?

  他们是不是看了某些千篇一律的写作辅导书或者优秀作文选,或者上了同一家教培机构的辅导课呢?

  我这里必须郑重声明:“离弦的箭”这样的比喻是非常糟糕的。不是说它不生动,没有画面感,而是它太陈旧了。

  它已经被用烂了。

  当一个孩子在写这样的比喻句时,他并没有在动用他自己的想象,也没有真正地在观察,他只是在调用一个现成的记忆,一个知识点,仅此而已。

  这样的写作跟观察、想象以及文字的意趣都没有关系,只是重复着陈词滥调,在调用一个已经生锈的模板。

  后来我看到我自己孩子的作文,他也写了运动会。非常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写“离弦的箭”。他写的是:

  “我看到跑道上有一个同学在后面慢吞吞地跑着,他离倒数第二名还有大约20米的距离。”

  虽然没有运用任何的修辞手法,虽然文笔是简单粗糙的,但是他写的是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虽然他还没有能力制造奇观,但是他却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制造了一个画面:一个跑得很吃力的孩子(我想象成了一个胖墩),需要追赶前面20米的同学。

  我知道,我的孩子之所以没有写“离弦的箭”,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写作的“技巧”,也没有让他上过什么辅导班。我反复告诉他的只有一句话:

  “认真地观察,真实地写下你看到的东西,然后,最好让看你文章的人也能有画面感,就像看到了你所看到的东西一样。”

  具有想象力的人

  可以创造出很多东西

  Mental representation,一个心理学概念,翻译成中文叫“心理表征”。

  在企业里,有些人时不时会“做一个presentation”,意思是在同事面前“讲PPT”。而“metal representation”呢,加了一个前缀re-,再加一个mental,意思是在你自己的脑子里“放PPT”,也就是说,把事物在你的头脑中再现出来。

  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学珠算的时候,算盘是他眼前的实物,后来他又学了珠心算,这时实物的算盘拿掉了,但是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算盘,而且他还可以在头脑中“拨动”珠子,头脑中的这个算盘就是一种心理表征。

  如果一个人能像在头脑中拨动算盘一样,生成并且掌控头脑中的某种心理表征,那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能力。

  在电视剧《后翼弃兵》中,主人公贝丝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童年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国际象棋并立即迷上了。

  可是她很少有机会下棋,无奈之中她突发奇想,深夜中仰望着屋顶,把屋顶当作一个倒挂的棋盘,棋盘下倒挂出硕大的棋子。

  她在头脑中拨动这些棋子,自己跟自己对弈,运用她极具天分的头脑,在这种想象的对弈中推动着棋艺的增长。

  普通的棋手是用眼睛看着棋盘下棋,而她却是在头脑中想象出棋盘下棋,后一种方式对大脑的挑战要大得多,因而对大脑的训练也更加强效。

  这就是心理表征的作用。

  如果你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当一个人在日复一日地进行刻意练习的训练时,他训练的其实便是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