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关于幼升小的反思:孩子学会好好生活,未来才能从容不迫(3)

发布日期:2021-10-08 10:08 本文摘要: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 可以让机器人帮忙做推演、推算,但它无法取代大法官最后的结案陈词,因为这是思想的精髓,与内容的创造。 自女儿出生,家里便几乎没开过电视。 我陪她玩游戏,带她旅游看世界,绘本也讲了上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工具。可以让机器人帮忙做推演、推算,但它无法取代“大法官最后的结案陈词”,因为这是思想的精髓,与内容的创造。

  自女儿出生,家里便几乎没开过电视。

  我陪她玩游戏,带她旅游看世界,绘本也讲了上千本。如今她深谙高质量的陪伴远胜电视;就算父母没空,绘画、玩乐高,创作的乐趣大过守着屏幕被动接受。

  三岁半前我帮她做足成为一个“有趣玩伴”的功课,之后悄然退出,放她去找伙伴们疯。然而换了几个小区,同龄人都被保护得太好,不是怕风吹日晒而待在家里,就是忙着上各种培训班。

  我只好再出马,费尽心思帮她找可以一起玩的伙伴,可是孩子们跟家长的档期一个比一个紧,实在难约。

  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要什么,是享受生活的根本前提。

  借用李银河老师的一句话,“人为什么要在世上匆匆忙忙地奔来跑去?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未来,也正属于这些有想法、有爱好与追求的孩子们。

  写给女儿的人生寄语

  某日带女儿数花瓣,她突然说,“数学太闷了。数学就是一幢大楼,我们必须在里面使劲学习考好成绩,这样将来才能上大学。”

  诺奖得主中村修二谈教育背后的集体潜意识,提到:“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反而视其为亟待跨越的障碍。”

  

  如今我的女儿还没上小学,还没有经历过人生任何一场考试。

  然而,我在家里第一次跟她提到“数学”这个概念,却发现不知何时,她已经视数学为“亟待跨越的障碍”了!

  我十分震惊,转而心痛。

  任凭我在家用尽全力呵护与培育兴趣,同学、老师、社会大环境中弥漫的“预防教育”与“压力教育”之风气,却已然侵染了每一个孩子。

  教育,何时能够跟得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痛定思痛,我坐下来开始写这篇文章。

  能做一丁点微薄的努力,也胜于抱怨。

  少年商学院 抖音号已经开通

  每天分享一个给孩子的实用经济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