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国际化学校,也解决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发布日期:2020-11-01 11:19 本文摘要:原标题:再好的国际化学校,也解决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举棋不定的新式孟母 最近我认识一位家长朋友,她之前带着孩子在北京海滨读书,孩子很优秀,去年年底她们搬到了广东珠海, 她现在非常纠结和痛苦。 为什么呢?原来,当时

  原标题:再好的国际化学校,也解决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举棋不定的“新式孟母”

  最近我认识一位家长朋友,她之前带着孩子在北京海滨读书,孩子很优秀,去年年底她们搬到了广东珠海,她现在非常纠结和痛苦。

  为什么呢?原来,当时南下是因为 每到冬天,孩子因为雾霾而呼吸道感染,影响健康。但来了之后,空气和气候环境虽然变好了,但是孩子的学校的学习不太适应——

  之前在北京,每天作业量大,四年前就要经常写作业到晚上十一点。现在,九点就一定能做完作业。突然之间“多出来两小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了。”

  之前在北京,老师和家长们和孩子讨论的主要是学科成绩,补习,奥数和升学,现在在珠海,因为是所私立学校,素质实践类项目和活动比较多,孩子很开心,但是这位妈妈担心“耽误孩子学习”。

  重要的是,这位妈妈非常多的朋友,今年以来一直在批评她,说她这样放养孩子,不负责任,“在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 ”

  

  我问她,你内心是怎么想的,想回北京吗?

  “想啊,至少一半的几率我会再带孩子回去。”她说。

  我好像能理解她,但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大家都说,中国孩子是世界上特别累的一个群体,但中国家长何尝不是最纠结的一个群体呢?

  四种深陷“焦虑型人格”的父母,

  你是哪种

  据世界卫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罹患抑郁症,近年来患者增速约18%。根据估算,前为中国泛抑郁数逾9500万。这其中有多少是家长群体呢?

  2012年,中国大陆25个地区2679名青少年(10-25岁)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可以说,我国青少年抑郁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原生家庭或学业压力及亲子关系等原因,导致或加速的呢?

  十多年前,我在南方周末做财经记者的时候,写过一本书《他们比你更焦虑》,谈的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当中焦虑者甚众。其中引用到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Fritz Riemann)的“焦虑型人格模型”。

  过去七年在运营少年商学院过程中,我接触到大量的中国家长,发现其中焦虑型人格的比例非常之大。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用心,却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弗里兹将焦虑型人格分为四种类型: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

  第一种分裂型人格,特点是高度敏感、有主见。正如我前面说的北京妈妈,她其实特别想做出对孩子好的选择,从北到南说搬就搬也很果断。但她在表面淡定背后,其实是分裂的,从来没有真正下定决心把自己给“交出去”。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家长特别多,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择校问题,还是兴趣发展、成长路径等等,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心里总落个不踏实。每件事都浅尝辄止,最后折腾的是孩子。

  第二种忧郁型人格。用弗里兹的话来说,这一人格的共同特征是“害怕做自己”。他们始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一个课外补习机构跑路的新闻,一位妈妈号称交了40万预付款退费无门。

  这个妈妈如果说的是真的,我想对于这位卖房也要供孩子上补习班的妈妈,她交的40万不是孩子的学费,而是她想找一个安全的港湾,买个心里踏实。因为她担心,自己的孩子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断投入比别人家更多的时间、金钱、资源,结果呢,往往却过犹不及。

  没有学习自驱力的孩子,砸再多钱有什么用呢。

  第三种父母的表现是强迫型人格。他们的焦虑体现在极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决定,而且号称做事一定要从一而终,从不跟着环境去做一丁点调整。

  就好比今天,因为疫情的原因,关于未来几年是否送孩子留学,以及在国内读哪一类国际化学校的问题,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但有不少父母强迫自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坚定按照之前既定线路走。

  他们成功的几率是比较高的。但要注意的是,到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面对国际形势剧变及国内教育内卷,如果你有资源和见识,,根据孩子的特征、未来家庭规划等,重新做一番推导,是有必要的。否则固步自封、盲目自信,也可能落入另一极端。反正要么大成,要么落空,没有中间路可走。

  最后一种焦虑性父母,表现为歇斯底里。

  这似乎是为“双高家庭”(高知、高收入)定制的一种焦虑型人格。这类父母往往高知识水平、高收入、资源比较丰富,他们的每一步决定都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在每一次变化时都可能提前了解更多信息,却仍不满足,总想要在麦田里摘到最大的麦穗。

  过去我见过很多每年为孩子换一次小学的父母,可能他们已经第1次、第2次、第n次为孩子做了比较好的选择,但永远在折腾。

  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这类父母其实已经是二八定律中的20%,拥有更多的资源,但是他们最后的结果未必是好的,孩子也走了不少弯路。

  面对这四类焦虑型人格的家长,如果你有焦虑,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三个维度看未来教育和孩子成长

  我们今天经常说,要做智慧父母。

  智慧父母和普通父母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敢让孩子做自己,而后者可能是在孩子头上管太多的“直升机父母”,也可能是除了学习什么都包办的“除草机父母”。

  但我想说,在谈论是不是智慧父母之前,我们首先要看清,自己是不是焦虑,以及焦虑到了哪种程度。

  如果你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种焦虑型人格,恭喜你,走出了第一步,可以真正为孩子考虑未来教育选择和成长路径了。

  这就是今天教育的现状,这就是新一代父母面临的窘迫现状。

  当然也能理解,家长的焦虑由非常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也正是因为此,大家才寄望于把孩子送的好的学校,名校,期冀焦虑能有所缓和。

  

 

  我们怎样才能跳出焦虑怪圈,或者说,我们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 ,到底有选择什么?

  今天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有好奇心、有天赋的“苹果世代”,那学校到底应该做怎样的改变?

  未来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正如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没有人能告诉你未来的路怎么走。

  但站在21世纪的第3个十年,关于如何缓解焦虑,如何帮助8-18岁的孩子度过未来十年,我想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思考,从而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兴趣、成长路径和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个维度是,看看一所学校,是不是注重家长的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