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国际化学校,也解决不了家长的教育焦虑(2)

发布日期:2020-11-01 11:19 本文摘要:前两天,我受一所华南国际学校的邀请,为他们正在推进的未来学校实验研讨会担任点评嘉宾。研讨会上,六个小组分别阐述了他们眼中未来学校的模样。 我非常高兴的是,有人提出了一个与我两年前相似的想法,就是 家庭
  前两天,我受一所华南国际学校的邀请,为他们正在推进的“未来学校实验”研讨会担任点评嘉宾。研讨会上,六个小组分别阐述了他们眼中未来学校的模样。

  我非常高兴的是,有人提出了一个与我两年前相似的想法,就是家庭式国际学校的概念。

  所谓的家庭式国际学校,并不是私塾,也不是服务少数孩子的贵族学校,而是包括第三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是,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其实,今天很多孩子学习缺乏内驱力,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如果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良好的亲子沟通,那么在学校里得到一点点弥补,也算是补了木桶理论中的短板。

  其次,“家庭式学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家长的终身成长。学校和家长其实是一家人,家委会也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传递信息、维护秩序的管道,而是全新的、注重家长终身成长的新型组织。

  再次,家校共创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社会资源。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父母们一起寻找适合孩子的、激发自驱力、兴趣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的社会资源。“家庭型学校”在这个时候,更像是一座桥梁,一个社会企业。

  自驱力与全人品格并驾齐驱

  第二个维度是,学校注重孩子的成绩当然没有错,但是关注孩子学习自驱力的养成,以及全人品格更重要。

  几天前,我和几个 大学同学吃饭聚会。有位同学告诉我,9月他开家长会时,孩子就读名校的校长还提到了少年商学院。

  我马上兴高采烈地庆,我们已经为全国近百所优秀学校都提供了线上直播与线下实践结合的创新课程,这位校长你你可以引荐下?

  没想到同学说,校长是在批判你们!

  这位校长说,别相信少年商学院,至少在初中阶段,成绩才是衡量孩子未来的唯一法宝。相信“全人教育”,“也许让你爽一时,但是可能会毁掉孩子一生。”

  我听完这句话愣了半分钟,又想起来,两个多月前沸沸扬扬的南京一中校长道歉的新闻。因为学校比过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家长认为高考成绩下滑与此有关,要求学校道歉。

  我对上面这两件事都挺遗憾的。

  一是不能因噎废食。家长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分为二,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了懂得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真正让孩子体验过。

  我曾在全世界邀请了50位年轻教授,录制了一套世界名校通识课,涵盖商业、心理学、哲学、音乐、天文地理各领域。

  这些内容哪怕作为知识背景音,让孩子抽空的时候听一听,如果你要说 “硬需”的话,至少可以拓展知识面,写作文素材和眼界都开阔了,谈吐也会不一样。但我更注重软实力——有可能孩子从中发现了兴趣,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从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领域。

  像这样的“素质教育”,其实并没有占用孩子什么时间。但现在不少父母和老师仍停留在过去,“一刀切”,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占用孩子宝贵的时间。认为素质教育只等于狭义的琴棋书画和运动比赛“硬核大项目”。

  二是他们终究会意识到自己错了,或者现在已经意识到,却不愿意承认。最近,教育部中高考改革明确了增加素质教育内容,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但我们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应该一分为二,或者说 从来不应该有“素质教育”这个词,因为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培养孩子完整品格的。

  (少年商学院全人教育冰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