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妈妈邓亚萍的亲子观:我宁愿送儿子玩电竞,也不想培养世界冠军

发布日期:2020-10-27 10:35 本文摘要:原标题:冠军妈妈邓亚萍的亲子观:我宁愿送儿子玩电竞,也不想培养世界冠军 本文授权自: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 如果乒乓球的世界也有排位,那邓亚萍一定是当之无愧的荣耀王者。 邓亚萍,一个活着的历史人物: 16岁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拿下金牌,中国第一个拥有4

  原标题:冠军妈妈邓亚萍的亲子观:我宁愿送儿子玩电竞,也不想培养世界冠军

  本文授权自:腾讯成长守护平台

  如果乒乓球的世界也有排位,那邓亚萍一定是当之无愧的“荣耀王者”。

  邓亚萍,一个“活着的历史人物”:

  16岁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拿下金牌,中国第一个拥有4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在她的运动生涯里,一共拿下18个世界冠军,连续八年称霸乒坛,是保持“世界第一”时间最久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大多只在课本上看过这个名字,因为她早在98年就宣布退役;

  而对在那之前的几代人来说,这是记忆深处一个倔强的背影,这是曾经统治世界乒坛的女王,这也是说到中国体育绕不过的名字。

  近几年,我们经常能在综艺节目、体育解说乃至微博热搜上看到邓亚萍,看到她与赛场上截然不同的样子。

  很多人也在好奇,当这位“初代大魔王”退役22年之后,挑战新领域,为人妻为人母,她的生活和普通人又会有什么不同。

  这一次,在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邓亚萍作为乒坛初代大魔王和一个14岁男孩的妈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但不得不说,这次采访与邓亚萍的光环比起来,显得有点没有“排面”,邓亚萍简简单单地来了,和我们找了个接待室,坐下就开始聊天。

  聊过之后,我们会发现,不在赛场在家里的她,凌厉且温暖。冠军,不愧是冠军。

  如果孩子脱离同伴世界,

  我觉得这个更糟糕

  在旁人看来,世界冠军是邓亚萍身上最大的标签。但对她而言,生活的河流奔涌向前,冠军只是过往的一部分。

  她是00后孩子的母亲,她也是一个时刻关注新事物的普通人。那些普通家长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邓亚萍同样遭遇过,而她也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

  当被问到“很多人对孩子玩游戏这件事非常焦虑,你怎么看?”这个冠军妈妈异常淡定。在她看来,孩子如果不玩游戏,就会“和小伙伴没有共同语言”“脱离社会”,这个结果反而更糟糕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和自己的交流语言,“游戏,该玩就玩,但程度把控也是绝对有必要的”。而当面对“如果孩子希望把电竞当专业”的问题时,她的表现更是与众不同。

  传统父母看到同学都找自己孩子玩游戏,可能当即就批评了,“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天天就知道玩游戏!”,但邓亚萍的第一反应不是批评与否定。

  相反,当她发现儿子身边的小伙伴,都来找他一起打游戏,甚至是朋友的朋友也“慕名而来”找他打游戏,她第一反应也不是阻止,反而是好奇,“为什么他们都来找你打游戏?”

  儿子答,“因为我打得好,能带他们上分。”

  邓亚萍的疑问随之而来:“打得好是打得多好?”

  母子俩聊下来,邓亚萍才发现,自家儿子打游戏最好的成绩能拿到北京市第八!出于运动员的嗅觉,她果断去了两家电竞俱乐部实地考察,回来后,她把所观所感跟儿子详细聊了出来。

  她很淡然,明确地告诉儿子,专业打电竞会很辛苦,比练乒乓球辛苦多了。但如果他想去,邓亚萍说,可以把他送到专业电竞俱乐部里尝试。“没关系,试一试,这事怕什么,人家也很欢迎啊。”

  凡事多尝试,但如果是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到底。其实,邓亚萍对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这个态度。

  正常专业运动员五六岁就已经开始练球,相比他们来说,邓亚萍的儿子起步已经很晚,9岁才开始练球,邓亚萍说,他比别的孩子多玩了4年,已经有快乐的童年了。当然,这所谓的“玩耍”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玩,而是在玩中学习、尝试。

  她一开始也试过“让孩子很早从事某项运动”,但当她发现儿子并不是特别喜欢之后,她就改变策略,“让他先玩起来”。

  作为两个乒乓球国手的下一代,儿子从小被寄予厚望,但儿子年幼时表示“坚决不打”,邓亚萍就对孩子的选择表示尊重。儿子曾经想过要练篮球,邓亚萍细细观察儿子为什么喜欢篮球后,选择了平和地儿子沟通,详细地分析,给了中肯的建议和路径:

  练篮球,需要的基本素质,身高和弹跳力,需要跟人去抢球,跟人有冲撞,如果你只想安安静静地呆着那里投球,那就不太适合这项运动,如果你真的想打篮球,那我也可以把你送到专业的球队里训练。

  到后来,当儿子重新对乒乓球产生兴趣之后,邓亚萍和丈夫并没有横加干涉,而是继续保持平常心,结合孩子的个人条件,给出合适的建议和训练策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支持。

  作为母亲的邓亚萍,身上少了点赛场上“死磕到底”的坚硬,多了“尊重孩子”的柔软。正是这种充满同理心的温柔,让人看到一个“好妈妈”的样子。

  那个时候就是死磕,

  要是打输了就一直练,打到赢为止

  说起邓亚萍,就不能不提她当年征战乒坛的往事。在那个年代,邓亚萍有多厉害呢?其他所有乒乓球女运动员,恐怕都会有生不逢时的感叹。

  今年,一部《夺冠》让无数人重新记起了中国女排的辉煌,其实,中国女子乒乓球的光荣与历史,同样值得铭记。但谈及过去,邓亚萍更愿意跟我们聊的是当年她“输”的往事。

  很少有人还记得,邓亚萍在最初,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运动员。

  和那些顺风顺水、一路开挂的天才型选手不太一样,邓亚萍十岁时,曾经直接被河南省队的教练判定“没有培养价值”,只因“个子太矮”。

  当邓爸爸直接把教练的原话告诉女儿之后,年幼的邓亚萍没有认命,她对父亲说:“我还想再试一试。”

  当时,郑州正好成立了一个女子乒乓球队,如果当时有一个鄙视链,那么他们成立的这个女子乒乓球队就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在这个最底端,邓亚萍和其他“省队不要的队员”重新投入到了艰苦的训练中。

  没有专业场地,就在水泥地上跑跳训练;

  没有空调暖气没有床,就在更衣室搭起木板来睡;

  就连球桌,也只有区区四张。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邓亚萍和队友们憋着一口气,只花了半年就打败了“淘汰她们”的河南队。而她也在简陋的环境里,练了整整四年。那段时间奠定了她一生的基本功。

  如今当她回忆起自己的运动员生涯,依然记得“死磕到底”“一定要赢”的精神。有意思的是,当这样一个秉持“不能输”目标的妈妈,遇到一个“佛系”的儿子时,邓亚萍又会怎样面对呢?

  从访谈里可以看得出,她既有“虎妈”的严厉,又有自己独特的从容和智慧。

  邓亚萍的儿子也打乒乓球,但他一开始并不在意输赢。在邓亚萍看来,儿子这种“很快能够把自己解脱出来”的心态,其实“也算本事”。

  每一代人都不一样了,这一点,邓亚萍认识得比我们更清楚,甚至接受度也更高。但她更希望孩子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老是跟自己妥协,这样不大容易成事。

  疫情期间,她和丈夫在家,2V1,两个世界冠军跟儿子对打,练球,她说“这是你最好的超车机会”;

  暑假期间,她把儿子送到河南省队,跟专业队员一起训练,教练打电话告诉她“孩子快打‘崩’了”,原来,在队内大循环中,儿子跟20个人对打,就赢了两三场。

  事实证明,邓亚萍对此的接受度也很高,她跟儿子说,“输了也很正常啊,人家是专业队,你是业余队,还能赢3场,那是你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