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那些爱告密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偏的?

发布日期:2020-03-06 14:31 本文摘要:原标题: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那些爱告密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偏的?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 最近,某男明星的粉丝们因不满一篇文章而举报作者的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种举报行为,

  原标题: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那些爱告密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偏的?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最近,某男明星的粉丝们因不满一篇文章而举报作者的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种“举报”行为,并不少见:上学时每个班里都有爱告状的学生,走向社会更有喜欢给你穿小鞋的同事。

  应该鼓励孩子成为“告密者”吗?这篇文章的作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任教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她非常不赞同举报行为,她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叫骂。

  但她坚持说,“高中生的三观还没有建立,一旦他们尝到举报的甜头,很容易走偏。所以我不接受匿名举报,”事实上,多年来她都是这么做的,而她的学生和家长,一直都在为她这个规定叫好。

  

 

  告密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偏的

  和昔日同窗失去联系十几年之后,我意外得知,小Z疯了。

  那是我仅呆过一年的一个班。那个班里有几位班干部,是老师的心腹,每天中午,她们固定去办公室找老师汇报情况。从最初的属实客观,到老师完全信任她们之后的栽赃诬陷。

  从和谁有私仇告谁,到最后看谁秋游的时候穿了条裙子不顺眼,也要编个由头去告一状……每次在她们从办公室出来后,班主任老师就会拿着一张名单到班里,声色俱厉地逐个点名,当众狠批,并通知请家长。

  小Z就是这个小团体的“领头人”。现在,当年在班里风光无限的“红人”,因为程度严重的精神分裂,常年住在医院里。

  原因说来令人唏嘘——大学毕业后,小Z进入一家很不错的单位。在单位里,小Z在两个处在对立面的领导之间左右周旋。

  当着这个领导给那个领导凑材料,当着那个领导又给这个领导凑材料,让两个领导都误以为她是自己人。同事们的暗状黑状,她更是告了无数,害得几位同事因无端被冤而调岗、离职,并间接造成了一位同事流产。

  后来她暴露了,一时间成为“千夫指”。单位开除了她,同系统内没有单位接收她,还曾先后有几拨不明身份的人,在少人处捂住头狠揍过她,爱人也离她而去。她受不了,就疯了。

  很多人常常觉得,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并没什么大不了,长大就会好的。就比如悄悄做老师的“眼线”,去告同学们的“密”。

  小Z这种人,若在单位里、社会上,你也一样会很厌恶吧?那么你以为这种人是怎么发展成这种人的?你以为她一开始就是这样恶劣吗?都是从开始时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个小小的口子,一点点撕开的。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也并不鲜见。从最初的一次“伸张正义”,到最后成为老师的心腹,利用老师,压制同学,达到个人的目的。

  甚至有学生干部,想利用做老师心腹达到快速入党的目的,用尽手段搜集同学的秘密,从属实到编造。而最开始,他也仅仅是出于所谓的“看不惯”,来办公室告了一个小状。

  “担当了十年班主任,

  我不接受任何匿名举报”

  今年,是我做高中班主任的第十个年头。在每一次接任新班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都会特别谈到“告密”的问题。

  我首先会给他们讲述我上学时的亲身经历,仔细地分享我的具体想法和感受。然后我会告诉他们——

  在班会上谈“告密”

  如果是带有一定个人目的来找我的同学,我劝你根本就不要这样做,因为我不吃这一套。

  我有我的专业性,有我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不会被任何人带节奏。作为老师,我也根本不可能用耳朵去认识一个人,我只会用我自己的眼睛和心。我对任何一个人的判断,都不可能依赖于别人和我说了什么。

  当然,我不否认,和老师反映情况的同学中,也有真正的正义之士——路不平我来铲,事不平我来管。

  那好,你们已经是高中生了,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你有做出任何一种选择的自由,但是也要有敢于为你的选择承担后果的担当。

  在找我来反映同学的问题之前,你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敢于为自己的正义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我这儿,除特殊情况外,不接受匿名举报。

  如果你来和我反映某个同学的问题,我会把那个同学也叫来,我们一起当着面把话说透。

  作为班主任,我有我的工作方法,我能够保证的,是这位被举报的同学,不会做出任何伤害你身心的报复行为——这点你们可以信任我。但是,这件事可能存在的后果还有什么呢?

  首先,你不要期待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通过同学本人的解释和我的判断,也许这件事最后真正的真相或者性质并不如你所想所言。即使你反映的情况真实客观,我也只会针对问题本身做相应的处理。我绝不可能因为你这次举报而对你本人产生任何额外的好感与信任。

  举报同学这个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你们和老师走得更近的途径。

  举报本身,只能是目的,不会是过渡。

  除此之外,也许,这个被你举报的同学,通过这件事,以后就不会再理你了。也或许,知道了这件事的其他同学,不认同你这种行为的,也不会再和你多接触了。

  当然,不一定会发生,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底线不同。但是你要事先想到这种最坏的结果,然后认真想一想,你能不能不抱怨地坦然接受这个结果。

  可以为自己的话负责,敢于当面说,也能接受最坏结果,你再来找我。

  这个话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当着对方的面说,你再说。当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

  咱们这个班,没有多大。我希望你们可以相信,作为老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士,我有能力发现每一个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合的处理……

  (往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就是我2019年9月接任高三班时,第一次班会课上谈到这个问题时所说的话。每一次接新班的班会课和第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录音,这是当时从录音里逐字扒下的工作日记中记录的。

  当然,“不接受匿名告密”,并不是随口大话,为了保障这一规定能够顺利且安全地执行,我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着许多非常细碎的工作。

  首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其次,我会对给事件进行非常细致的分类。

  哪些事件需要保密,哪些事件需要实名,在我这里有极细的划分。比如说很多人担心的校园霸凌问题,以及规则执行的最初阶段有周围人担心过的某些有失公允或伤害学生自身利益的事件,还有学生的一些涉及隐私或情感的小秘密等等,都不在实名举报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