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双黄连的反思:越是关键时刻,越要让孩子保持独立思考(2)

发布日期:2020-02-03 10:20 本文摘要:在凤凰网对此次事件的点评中,也认为这是一次有意释放的假信号: 就像每年双11很多人抢了几年才能用光的物资那样,背后是人性隐藏的抢购欲。 因此,我们也要创造出来一种物资,让不明真相的百姓去采购,他们在抢购
  在凤凰网对此次事件的点评中,也认为这是一次有意释放的假信号:

  

 

  就像每年双11很多人抢了几年才能用光的物资那样,背后是人性隐藏的抢购欲。

  因此,我们也要创造出来一种物资,让不明真相的百姓去采购,他们在抢购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会大幅降低他们继续抢购囤积的欲望。

  这就使得每一瓶双黄连被抢购的背后,是一幅医用口罩能够被节约下,成为武器用于武汉的一线战场。

  所以呢,双黄连治的不是疫病,而是心病。

  

 

  信息的不透明,让我们容易信以为真

  而这一次的谣言能够被大范围地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台的影响力。最初发出消息的几家媒体,都在国内颇有话语权。

  这意味这什么?

  虽然现在都说,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从多种途径、渠道去获取信息。

  但事实是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很难通过自身探索去了解外部真实世界,因此我们往往是通过媒体去获取信息,从而构造出一个我们所认为的世界。

  所以你会发现,每个人小到对一个问题、一个事件,大到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是非常不同的,这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接触到的媒介。

  可以说, 对普通大众来说,媒介与媒体决定了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而我们又会对这个世界做出什么反应 。

  因此在很多谣言的传播上,很多媒体、平台难辞其咎,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2016年,斯坦福大学针对7,804位的学生的网络阅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指出,有高达82%的学生并不清楚广告与一般的新闻有何不同。

  许多学生仅根据一则新闻所包含的细节是否深入,或是搭配的照片来进行判断,而不是把新闻来源的可信度作为依据。

  为何人会轻信一些未经查证的信息,做出草率的判断呢?

  1、大脑本来就容易陷入陷阱

  首先,人脑认知的模式,本来就容易落入陷阱,让假新闻有机可乘。

  人有情绪和不理性的一面,尤其是倾向相信熟悉的事物。所以,网址、版面、文风等形式都极像新闻或权威研究来源,或刻意引用具权威性消息来源的文章,都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资讯来源众多、内容也五花八门。阅历有限的孩子们,更倾向相信外表看起来熟悉的消息。

  2、容易相信简洁的信息

  多项研究都表明,如果一条谣言十分简单浅显,就会轻易遮掩其荒谬之处,看起来高度可信。这涉及认知流畅度(cognitivefluency)这一概念,即接受信息的难易程度。

  比如当我们用简单浅显的文字,去写一篇高深的文章时,读者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出于同样原因,我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熟悉的人(例如,经常上电视的人),即便该人对于正在谈论的问题明显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