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年度推荐影片《别告诉她》看哭无数人: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说“善意的谎言”?

发布日期:2020-01-13 11:41 本文摘要:原标题:李安年度推荐影片《别告诉她》看哭无数人: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说善意的谎言? 文 Karen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副主编 你奶奶要死了,肺癌晚期,医生说只剩三个月了,也可能更少,没法肯定。 我得给她打电话。 你不能打。 我得去看她。 不能去,她不知道,家

  原标题:李安年度推荐影片《别告诉她》看哭无数人: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说“善意的谎言”?

  文 Karen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副主编

  

 

  “你奶奶要死了,肺癌晚期,医生说只剩三个月了,也可能更少,没法肯定。”

  “我得给她打电话。”

  “你不能打。”

  “我得去看她。”

  “不能去,她不知道,家里觉得最好什么都别告诉她。”

  

 

  这段对话正出自华裔导演王子逸的最新电影《别告诉她》。

  作为一部只有350万美金投资、全亚裔阵容、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它一上映就以8.8万美金的票房成绩刷新了2019年美国单影城票房记录。

  在北美口碑也大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9%,IMDB评价7.7分(国外电影评分网站)。

  北美各界人士都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发布的2019最喜爱电影片单中,《别告诉她》赫然在列;

  李安在美国杂志《综艺》的投票活动中,将自己的年度最佳电影,投给了《别告诉她》;

  主演林家珍更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演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裔电影人;

  ......

  

 

  最初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全华裔演员的小众电影能够在北美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在看完之后却也不难理解。

  正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说:这不仅仅是在讲亲情,更是在呈现东西方文化面对同一种生命课题之间的差异

  这部电影提出了很多人一直以来的困惑:在东方文化里,我们以“为家人好”的方式对家人撒谎,这真的是对的吗?

  一场假婚礼,一次真告别

  以爱为名的撒谎与生俱来

  美国,纽约。

  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孙女比莉,在得知奶奶得知肺癌后,与家人决定隐瞒的态度不同,认为奶奶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

  正如她蹩脚的普通话,她理解家庭文化的能力有限:她同意保守奶奶生病的秘密,但在内心深处,她不同意这个决定

  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改编自导演王子逸的真实故事。

  在2013年,远在美国加州的王子逸得知奶奶患上了四期肺癌,只能活三个月。一家人决定对奶奶隐瞒病情,认为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能一家人团聚,陪伴奶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想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计策——让叔叔的儿子提前举办婚礼,以婚礼的名义让所有人都回到中国见奶奶最后一面。

  说实话,这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太过“习以为常”了,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在面对亲人患病时,几乎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作为一名华裔,王子逸感到一种深深的困惑:在得知至亲至爱之人即将离去的事实,为什么在东方文化中我们会下意识地选择隐瞒?

  在电影中,王子逸也借比莉之口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她的家人认为,当时奶奶已经80岁了,患上癌症的消息造成的打击可能会比癌症本身对她更加不利。

  王子逸坦言,“这种类似的情况在亚裔再常见不过。”但因为情况太过普遍,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这也是导演王子逸的矛盾心理。

  决定把这个关于爱与欺骗的故事拍成电影,而这种矛盾心理也一直贯穿电影内外 —— 哪怕后来在电影拍摄时,王子逸特意回到奶奶的家乡取景,但依旧对奶奶隐瞒了整个电影剧情

  这种隐瞒几乎成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无处不在

  比如在电影里,比莉走在街上和远在中国的奶奶打电话。

  比莉向奶奶保证自己戴了帽子不会感冒,奶奶说自己在妹妹家里,但实际却在医院检查身体。

  包括一开始比莉的父母也是瞒着比莉说回中国是为了参加婚礼,是因为比莉察觉到了父亲的不对劲,追问之下才得知了奶奶的病情。

  我们在撒这些谎时就是这么漫不经心,非常自然流畅而且不假思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想家人担心。

  但除了隐瞒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为什么我们不把所有事情都公开,让每个人都能就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发言权呢?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制造一切如常的假象呢?

  也许撒个谎能让她活得更久一点?

  这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电影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比莉爸爸在饭桌上,和自己的外国朋友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妻子出城了。她回来后,丈夫说:“宝贝,猫死了。”

  然后妻子说:“你怎么一点也不委婉?你就不能给我点心理准备吗?”

  “比如,宝贝,猫跑到屋顶上去了,然后......”

  几个月后,妻子又出城了。她回来后,丈夫又有消息要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