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我们都欠这群“蓝帽子”一个热搜(3)

发布日期:2020-10-01 09:33 本文摘要:或许这景象正应了那句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长达数年的民族混战中,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蓝盔,更多时候像是战地小区的保安、居委会 ,围着吃喝、卫生打转,调解着鸡皮蒜毛的矛盾,切切
  或许这景象正应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长达数年的民族混战中,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蓝盔”,更多时候像是战地“小区”的保安、居委会,围着吃喝、卫生打转,调解着鸡皮蒜毛的矛盾,切切实实地为南苏丹难民带去了安心的庇护。

  尽管这意味着,他们把小家的牵挂、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了素不相识的人之后。

  一位士兵提出要去非洲维和时,妻子刚怀孕,在电话里沉默不语,但还是支持了军人的使命。他在南苏丹每天划掉日历,对“马上要当爸爸”满怀期待;

  教导员鲁成军临行前,就被上小学的儿子拉到一旁问:“爸爸,你不会挂掉吧?”

  在残酷的战场上,他们没有机会演练,却在一次次亲身经历中被迫承受生命的逝去。正如一位电影大V评论,这部纪实电影的震撼性,在于——

  “真实的死亡,不是演习场上能够模拟出来的,也不是其他影视剧能够表演出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电影和以往不同,没有人能有两条命,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连束像样的花都买不到

  战地纪实电影,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员伤亡的画面。

  一位战士说,在2号哨位的时候,他看过最近的距离,只相隔五、六米,政府军的装甲车追着几个反政府军在打,被追的人一直在跑,“就像打游戏一样,几条生命瞬间就没了”。

  还有战士看到,两名反政府军躲进茅草屋,结果被敌军看到了,他们一脚踹开门,用机枪打了四五分钟,把茅草屋打得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