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中等学生”将两极分化:那些脱颖而出的孩子都长什么样?(2)

发布日期:2020-03-10 12:35 本文摘要:回去工作:如果此时的你可以冷静下来,就可以思考一下刚才为什么生气或者激动了 冷静下来后,就进入自我控制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比如孩子在上课时候很累,和你抱怨:妈妈,今天上了好多课,我不想写作业了想看会儿
  回去工作:如果此时的你可以冷静下来,就可以思考一下刚才为什么生气或者激动了

  

 

  冷静下来后,就进入“自我控制”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比如孩子在上课时候很累,和你抱怨:“妈妈,今天上了好多课,我不想写作业了想看会儿电视玩一下。”

  你可以引导孩子,如果不做功课,明天就没有办法交作业,今天学的东西也没法复习,等到老师明天上课教新东西的时候,有可能听不懂。

  让孩子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选择:现在去做功课,或者稍微休息一会再完成功课。

  父母真正影响孩子的是言行的记忆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作为家长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也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恨不得分分钟将孩子纠正过来。

  但我们都清楚,不同孩子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包括每个家庭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家长管教的效果最大化,帮助孩子掌握好的品格和习惯,更为重要。

  这里也提供两点家长常犯的误区,尽量规避,从小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误区一:很多家长会以为只要不打扰,孩子就能高度专注

  不打扰孩子,自然是正确的,但不意味着,孩子就能自己做到高度专注。每个孩子都有特别专注的时候,尤其是在发展兴趣之时,这种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体验,是非常美妙的。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远离,尽量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即便是善意地叫他“吃水果”,孩子原本一整块的时间也变得零碎,注意力来回的切换,无形中也会消耗精力、减损热情。

  但是不打扰,并不等于做“甩手掌柜”,我们知道环境对专注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看书前,把房内的书桌收拾得一尘不染,将所有摆饰、玩偶、电玩、镜子等都收进抽屉,不留任何会导致分心之物。

  复习功课时,可以建议孩子一次只拿出一本书,将心力全神贯注于该课本,绝不能同时放置好几本在桌面上。一来容易分心,二来徒增看不完的压力。看完一本书之后,再换另一本书,即可增进孩子的成就感,提升专心程度。

  误区二:父母看不下去,直接代办

  孩子在玩一样东西的时候,很可能会研究很久,并且有他自己玩的方式,有些性子急的家长,可能会忍不住说:“你做得不错,但有点不对,还是让我来吧。”本意是好的,想让孩子建立另外一个思路,把事情做得更好,但这也会损害他们的专注力,更无法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因此,我们要当配角,如果已经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就要做到“不管闲事”,少说话、少动手,多鼓励、多表扬,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哪怕孩子弄得一塌糊涂,什么也不是,也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要野蛮打断。

  在《自控力》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边肩头的天使在对你轻声呢喃,另一边肩头的魔鬼则不断地压迫你。”天使是各种诱惑,恶魔则是你的自控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时刻。我们总以为未来的自己可以改掉今日的恶习,把赌注都压在了明天,大多数人在浑浑噩噩中没有进步。

  往往是那些今天就行动起来的人,才成为了少数人。

  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去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自控力、专注力,那一定会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就打下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