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际失败日”的启示:别让一次失败,毁掉孩子的自信心(3)

发布日期:2019-10-13 08:52 本文摘要:最后的成果 , 就算做得不好,学生也不能把任务带回家请求父母帮忙完成。 只要是自己的作品,就要大胆地给同学和老师展示。 回看整个过程,芬兰老师一直很坚持两点原则。 其一, 大人只能旁观。 如果你问:这么危险
  最后的成果就算做得不好,学生也不能把任务带回家请求父母帮忙完成。只要是自己的作品,就要大胆地给同学和老师展示。

  回看整个过程,芬兰老师一直很坚持两点原则。

  其一,大人只能旁观。如果你问:“这么危险!孩子受伤了怎么办?”芬兰老师会回答你,“贴块胶布,Life goes on(一切继续)。”他们当然也希望孩子有完美的人生,但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尽早学习面对失败。

  其二,一切方案都要做出来。一个完美的方案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动手去实践,让孩子在一次次反复调整中“折磨”自己,只有经历了这个试错的过程,孩子才能快速地成长,最终成就能力之外的事情。

  输得起的孩子更成功

  芬兰人的“失败教育”可以说是用一个极端去击碎另一个极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地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可能性。

  如果父母将成功看得太重要,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觉得他们是不能失败的,渐渐地,他们面对挑战时会变得畏手畏脚,面对困难挫折时会手足无措,甚至在遭遇挫折时,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而选择轻生。

  追求成功固然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但是教会孩子如何正面挫折和失败,更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童年是个训练场,孩子们在此犯错误、学习经验教训、形成应对技能和抗挫力、复原力之类的能力。让孩子拥有那些基本经历,让他们苦恼、失败、倒霉,这不只是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好方法,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