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丧偶式育儿吓坏你,采访这个传奇之家后,我发现了亲子陪伴最好的样子(2)

发布日期:2019-12-02 09:53 本文摘要:还是拿李林院士举例,她的人生有个关键转折:1946年,李林获得奖学金,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在剑桥找了份实验员工作,负责磨金相。 有一次,磨着磨着,金属片就飞了出去,那个金属片由实验员一对一磨制,

  还是拿李林院士举例,她的人生有个关键转折:1946年,李林获得奖学金,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在剑桥找了份实验员工作,负责磨金相。

  有一次,磨着磨着,金属片就飞了出去,那个金属片由实验员一对一磨制,是要撰写金相报告的。

  李林很着急,接下来发生的事,用邹宗平的原话最好玩:

  

 

  英国同学跟她说没关系,我们也常常飞出去,就给她找了个吸铁石,往地上一吸,吸了一大堆片片。她说哪个是我的,英国同学说老板也不清楚,你挑一个就行。所以就挑了个干净的,磨了,写报告给教授。

  但她从小就知道,做科学要做老实人。后来还是跟教授说了,教授当时没说什么。过几天,系里秘书来找她说:教授找你有事。

  她当时吓坏了,坏了坏了,工作丢了,结果教授没说别的,就问她:你想念书吗?她说:当然想了,但我没钱。教授说:你要想念,我给你找钱。教授觉得这个人比较适合做科学,因为她诚实。就这一个机遇,她就在剑桥读了博士。

  

 

  如果没有这个看重人品的英国教授,日后中国就少了一个女院士。

  邹宗平多次强调:李四光家教中很重要一点是说实话,哪怕说实话会带来尴尬,从而影响了两代甚至三代人。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唤起大家对科学、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李林、邹承鲁夫妇)

  在剑桥,李林和攻读生化学博士的邹承鲁结为夫妇。李林回顾家庭生活,概括为:风华正茂却两地分居,再聚首时已两鬓斑白。虽有遗憾,但此生都是圆满和幸福的。因为他们一直从事“唯一、最爱的科研工作”。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把时间拿出来,而每个人的时间是相等的,一天24个小时。一门两代三院士,是时间累积出来的。

  但细细品味,会发现两代父母都较少陪孩子。但只要有机会和孩子相处,哪怕一分钟,给出的爱也是饱满的,短暂的陪伴成为孩子一生记忆中的高光时刻。

  此外,这个家庭还给了孩子一笔最好资产,就是有自己的爱好,终身投入,成就人生。

  (邹宗平女士去中学讲座,左二蓝色上衣的女士,198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地质系,现任国土资源部李四光纪念馆高级顾问,馆长特别助理)

  (晚年李四光)

  所以,很多时候,“丧偶式”是伪问题,陪伴的本质是全心投入和高质量陪伴。为人父母,不能为孩子放弃自我。

  勇敢成就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与其为丧偶式养育担忧

  不如先关注自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