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兴趣到全心热爱,孩子学钢琴这几年刷新了我对兴趣培养的认知

发布日期:2019-11-20 16:06 本文摘要:原标题:从没兴趣到全心热爱,孩子学钢琴这几年刷新了我对兴趣培养的认知 文 丁帆 世界五百强企业产品经理 两个女孩的妈妈,现定居亚特兰大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 经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好像没什么兴趣爱好,或者好不容易对一个东西

  原标题:从没兴趣到全心热爱,孩子学钢琴这几年刷新了我对兴趣培养的认知

  文 丁帆

  世界五百强企业产品经理

  两个女孩的妈妈,现定居亚特兰大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经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好像没什么兴趣爱好,或者好不容易对一个东西感兴趣了,送TA去学习,结果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强迫孩子继续学习呢,又于心不忍;但又害怕这样纵容孩子,以后他会怪责自己,这让很多家长甚是困惑。

  那么话说回来,究竟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呢?是缺乏意志力吗?今天少年商学院的国际专栏作者丁帆将从自己和女儿的亲身经历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深度兴趣,希望对大家有多帮助。

  

 

  有一个周五我接老大放学的时候,她疲倦的叹了口气,美国高中太累了!上了22天的课,考了27次试!今天终于考完了,我想休息一下!

  本以为她会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没想到老大一口气弹了两个半小时钢琴,这才觉得休息了过来。于是我激动的发了个朋友圈,“目标实现了,钢琴会是跟随她终身的兴趣!”

  这条朋友圈收获了很多祝福,也收获了很多妈妈们关于兴趣的困惑。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两类:

  

 

  第一, 感觉兴趣好像是天生的,我好像摊上了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孩子,怎么办?

  第二, 我家孩子看着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可是没有一样真的深入的,我觉得好像很难挖掘他们真正的兴趣。

  

 

  这两类困惑,都指向了同样的几个问题:

  第一, 什么是兴趣?

  第二, 兴趣是天生的吗?还是可以培养的?

  第三, 该怎么识别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想从我们家的故事开始,讲讲头两个问题。

  三十几岁的成年人

  也来得及发展深度兴趣

  很多年来,我都常常羡慕别人有自己的兴趣。这些人谈起兴趣的时候,永远神采飞扬,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都可以排除万难继续自己的兴趣。与之相比,尽管我一直能够选择最热门的专业,最挣钱的行业,却很少体会到热爱的感觉。时常在:饶有兴味,意兴阑珊,半途而废这个从入门到放弃循环中往复。

  于是就有了一些焦虑,比如,有个比我年轻的同事,愣是花了很多业余时间读完了老代码,提出了新的架构方案,升得比我快。可我没有那个对技术的兴趣,连老代码都读不完,所以也只能认命吧。那时候我想,兴趣大概是一种神秘天赋,而我并不是这方面的幸运儿。

  这种焦虑,折射到孩子教育中,就变成了一个关于兴趣的,既具体又模糊的目标。具体在于,我很坚定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真正兴趣的人。而模糊的地方在于,我不知道老天爷的选择是因何而定的,上帝掷筛子吗?

  于是老大小时候,我给她报了各种兴趣班,希望不要错过任何一点神秘天赋的痕迹。然后我就陷入了另一个类似的循环,哇她好像有天赋感兴趣!呀是不是新鲜劲儿过去了,她怎么从来都不主动练琴呢?哎怎么别人都好好的,就你要打退堂鼓了呢?

  然后就是对自己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扼杀了她的兴趣?这样的心声,相信你完全不陌生。

  但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大8岁那年,我竟然发展出了自己的兴趣。当时我换到了一个新岗位,逐渐发现自己对企业管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前我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可是下班以后绝不会再碰一下。

  如果看到别人选择了其他的职业挣得更多,房子更大,升职更快,难免会羡慕嫉妒悔恨一番。可是自从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发展出了深度兴趣,竟常常出现必须克制自己不加班的现象。而且,我也不再左顾右盼,他强由他强,我只想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的亲身经历说明,兴趣绝对不是天生的。如果一个三十几岁的成年人,都来得及发展出深度兴趣,那么孩子也一定可以。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了对兴趣心理学的探索。

  “培养兴趣”比“寻找兴趣”更有效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兴趣。在古典老师的职场畅销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到前几年的教育畅销书《坚毅》,还有《心流》,都提供了很多心理学领域对兴趣的定义和实验结果。

  首先,兴趣是一种对新鲜事物产生的情绪变化,当人们感兴趣时,眼睛会睁大,眨眼会减少,也会全神贯注的屏气凝神。

  但是,兴趣也有不稳定的心理倾向,一切顺利的时候人们都会感兴趣,但是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会失去兴趣。很多找到了自己真正兴趣的人都是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兴趣。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成长型思维作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曾经发表过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先给学生们看一个浅显易懂的黑洞科普视频,绝大多数学生都产生了兴趣。

  然后再让学生读一篇很难的黑洞论文,于是大多数学生们对黑洞刚刚燃起的兴趣迅速下降了。下降最多的是那些相信兴趣是天生的学生。这类人往往低估了做成一件事所需的努力,误以为只要找到感兴趣的领域,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培养兴趣”比“寻找兴趣”更有效。

  可见,兴趣是人们碰到新奇事物的一种很普遍的反应,人人都有,并非天生。只是,由最初的寻找兴趣,到深度兴趣的产生,需要一段培养兴趣的过程。正是这段培养兴趣的过程,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发展出深度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挫败,如果没有发现应对挫败的策略,这个兴趣,就会走向从入门到放弃的宿命。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挫败,就很可能走上从入门到精通的康庄大道。

  那么,都有哪些挫败,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呢?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我家老大是六岁的时候主动要求学钢琴的,为了观察这到底是不是兴趣,我并没有立即给她报名,而是不断的提醒她,练琴很辛苦的,你既然想学就要坚持。你有兴趣吗?你能坚持吗?

  这么说了有一阵儿,孩子还是再三央求,于是我以为,这一定是她和音乐有缘分,没准儿这就是那个神秘的兴趣,我们就这么走上了学琴的道路。所以我万万没想到没多久她就打退堂鼓了。

  我开始和她摆事实讲道理。你看宝贝儿,这是你自己要学的呀,妈妈也告诉过你练琴很辛苦了,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现在想来,我起码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并不知道孩子最初对于钢琴的兴趣,只是一种情境式的即时兴趣。那时候我接送她上下学都会路过一个琴房,常常能听到好听的乐曲,于是孩子产生了好奇心,想要去学钢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心理。

  第二个错误就是,那时的我,非理性的期待孩子具备成人都没有的理性,可以理解坚持的意义。我们成年人的意志力,连少刷点手机都做不到,却又期待一个六岁的孩子有着石头里蹦出来的坚毅,这是多么的荒谬。

  孩子失去兴趣的原因

  并非全是缺乏意志力

  如果那时候我坚持讲道理的话,恐怕钢琴就坚持不下去了。幸好,我咨询了一位更懂心理学的钢琴老师,在老师的建议下,为孩子买了一台新钢琴,这样她就不用每天去琴房练琴了。没想到,买了这台钢琴以后,孩子的练琴热情果然又回来了。

  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在小本本上记了一条,小孩子不想坚持的原因千奇百怪,他们自己总结不出来,但是极大可能和活动本身是否有趣无关,为了找出根源,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