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妈妈的新式教养法:为了选对“同学圈”,我带女儿换了三所学校(2)

发布日期:2020-11-20 10:08 本文摘要:刚好在初一上学期,娅闻期末失利。她开始思考:应试教育没什么不好,能让我的基础更扎实。如果把应试教育的基础,与国际化教育的长处相结合,会不会更好呢? 这与娅闻爸妈的想法不谋而合: 即便孩子想选择另一条路

  刚好在初一上学期,娅闻期末失利。她开始思考:应试教育没什么不好,能让我的基础更扎实。如果把应试教育的基础,与国际化教育的长处相结合,会不会更好呢?

  这与娅闻爸妈的想法不谋而合:即便孩子想选择另一条路,也不应该是被应试教育打败而逃离,而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目标。

  流行的教养经验都在提倡“静待花开”,但在孩子的择校问题上,学校就像“围城”,不管孩子在哪里就读、读几年级,你可能都有过纠结,想问孩子换个或者已经换过学校。

  对于大部分家长,“小学三迁”似乎有些过于冒险。 其实,娅闻爸妈的这一决定,并非焦虑使然,而是源于对女儿的信任与耐心。

  如何培养有自驱力、自省的孩子

  说起学习,无论是选择国外升学还是国内高考体系,家长们最常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也就是没有自驱力。

  娅闻认为,她的自驱力主要来源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这可以从两方面说起:“往小了看,学习就像升级打怪的过程;往大了看,眼界开阔让我更有底气。”

  或许不少家长会以为“升级打怪”是让学习娱乐化,其实恰恰相反,娅闻的“升级打怪”离不开刻意练习。

  小学时,娅闻在数学上经常会因为计算粗心丢一两分,到了初中,她发现同样的错误放到大题里,丢的有可能就是七分八分,不可轻视。即便她每次考完都会反思归因为“粗心”,问题不见好转。

  所幸她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张老师。每次考试结束后,张老师都会打电话和她分析错题原因,一聊就二三十分钟。

  娅闻和妈妈对此感触最深的便是,大家经常习惯把“粗心”作为错题理由。但“粗心”只是表象,做错究竟是因为考试紧张、计算出错?没理解透考点?或者是误读了题意?张老师和娅闻细细分析几次下来,娅闻开始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把某一类错题归纳在一起,反复练习,从而逐渐提高了准确率。

  初中、高中科目增多,如何保证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也能定期总结错题呢?这得益于娅闻从小学开始建立的时间管理意识。

  小学阶段,可能很多学校都会给孩子发一本“学习计划”的小册子,让大家每天记录学习情况,娅闻也不例外。

  最初,虽然娅闻也只是在册子上写几点几分、某科目、习题册第几页的作业完成情况,但妈妈回顾下来,认为娅闻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坚持了写学习计划的习惯,并使之延续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建立习惯到自然而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上初中后,娅闻开始做很详细的计划,具体到一天要做的每一件的小事。但她慢慢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自己是不可能做完这么多事情的。如果她一天计划的十件事中只完成了三件,免不了沮丧。

  对此,娅闻看了些书和网上的名校学霸分享,不断总结别人的方法和自己的经验。“最早在小学,娅闻就开始听少年商学院Evan老师的学习力音频课,初中科目多了,方法的效果才慢慢体现出来。”妈妈分享道。

  现在,老师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或通知下次考试时间,娅闻都会分类记下来,比如不同科目、社团活动,甚至小到今天要拿快递、洗衣服。

  “写下来之后,这件事就不会在大脑里时不时冒出来干扰自己,比如我写着作业突然想起要去拿快递。”娅闻认为,适时记录要做的事,能让大脑留更多的空余给当下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