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讽刺片:不敢管孩子,就别说自己是快乐教育(2)

发布日期:2020-06-12 09:08 本文摘要:一对儿太敢爱的父母,加上一位啥都不敢管的校长,快乐教育就会失控,成了我们常说的毒鸡汤。 片中,家长和校长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快乐教育简单化了,鼓励等同于赞美,尊重成了讨好,快乐被理解为零挫折。永远在发糖
  一对儿太敢爱的父母,加上一位啥都不敢管的校长,快乐教育就会失控,成了我们常说的毒鸡汤。

  片中,家长和校长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快乐教育简单化了,鼓励等同于赞美,尊重成了讨好,快乐被理解为零挫折。永远在发糖,举高高,这样的教育会使人在精神上退化为婴儿,它只能给孩子带来最廉价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是成长

  快乐只是手段

  周四,学校来了许多示威的家长,他们高喊:学生做主,老师靠边。别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了,给家长道歉。如果你讨厌小孩为什么要来教书?

  校董事会对老师说,为了大家好你不用来上班了。

  老师发出了灵魂之问:为了大家好?那孩子们呢?

  片中有一个细节,老师收拾东西走人的时候,她把一个写着Kids rule 的袋子放进车里。

  这是个令人伤感的喻意。

  老师走了,她也带走了规则,带走了对错的标准。如果生命中唯一的一个敢说错,敢让你不舒服的人也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快乐么?

  那只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人生。

  当快乐教育走向极端,为了表面的尊重,不再敢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你错了”,失去了严格要求,抹掉了合理的竞争和压力,那么当孩子进入真实的世界后,他能得到尊重和爱吗?

  教育的目的是成长,快乐只是手段,因为快乐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但是如果我们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就失去了教育的方向,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真正的快乐教育应该是一种真实且合理的教育,教会孩子面对现实,不怕失败。真正快乐的人也不是永远在阳光之中,而是能够坦然面对失败,有力量改变自己,战胜黑暗的人。

  所以快乐教育不是不学习、不管,更不是毒鸡汤,简单化和教条主义才是,那些不敢管孩子的不配被称为快乐教育。

  教育在中国一直有着双重作用。一是培育健全完善的人,使他毕生保有学习的热情,独立思考 ,乐于合作,遇到任何困难都有往前走的力量。这就是快乐教育的目的。

  另一重作用是接受社会的选拔,适应竞争,这是生存的需要。

  这两重作用一直在父母的内心交战,搞快乐教育担心孩子失去竞争优势,可是如果成人的眼睛只盯着生存和竞争,教育就成了名利场、斗兽场。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这个局面,时时刻刻处于竞争中,大人焦虑孩子痛苦。

  为了确保成功,孩子的童年被分数、升学、考级拿得死死的,没有闲睱翻翻课外书,没功夫和小伙伴一起撒欢,连原有的兴趣都被高强度的训练消耗了。

  他能坚持多久?他能长久地对事物保持纯粹的兴趣吗?能对生活保持不倦的热爱,遇到挫折不颓废,不绝望吗?

  尤其是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人更需要的是终生学习、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过分追求确定性的教育,越成功就越让孩子难以适应变化,难以接受人生中的无常。

  卢梭说,人类正是因为从孩子长起来的,所以人类才有救。同样,一个人正是因为从快乐、健康的童年中长起来,所以他才有勇气和担当面对各种问题。

  资源免费领取点击文末“在看”,并长按下方二维码,我们会把短电影《不一样的数学》的观看链接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