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出的宇宙三部曲,不仅让孩子读懂世界,还能塑造科学思维

发布日期:2020-06-11 08:57 本文摘要:原标题:BBC推出的宇宙三部曲,不仅让孩子读懂世界,还能塑造科学思维 前段时间,美国的Space X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搭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私营公司开发的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我们又见证了历史。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地

  原标题:BBC推出的宇宙三部曲,不仅让孩子读懂世界,还能塑造科学思维

  前段时间,美国的Space X“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搭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私营公司开发的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我们又见证了历史。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地球之外的世界,总是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想穿上酷炫的宇航员服装,随着一触即发的火箭冲破大气层,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遨游,感受失重的感觉、目睹火星的壮观……

  头顶的夜空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当孩子跑来问你:天的那边是什么,宇宙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星星会发光,宇航员会看到外星人吗?等新奇有趣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是平坦的、球形的,甚至是甜甜圈形状

  了解宇宙可以打开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空间。相比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更明智的选择是给孩子看宇宙相关的科普读物。

  而在众多的天文学图书里,我们今天推荐一套面向大众读者而又优点鲜明的《BBC宇宙三部曲》。它用BBC最擅长的纪录手法,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故事,让孩子理解科学的本质内涵,还有思维方法。

  《BBC宇宙三部曲》

  BBC科普团队精心打造的

  大众天文学经典之作

  适合10岁以上孩子

  

  BBC科普王牌作者撰写

  中科院专家精心翻译、审校

  BBC在科普领域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专业性,更在于它向大众传播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大众觉得既长知识,又好看。宇宙三部曲由BBC精选的科普作者,他们既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也擅长科普传播。

  《宇宙起源》作者保罗·帕森斯,宇宙学博士、专业科学作家,《自然》《科学》特约撰稿人。《宇宙之光》作者伊恩·尼科尔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曾任大众天文协会主席,获得过“埃里克·扎克科普奖”。《宇宙星尘》作者约翰·曼,科学史专家,BBC纪录片制片人。

  (旋涡星系M83是梅西耶最早发现的天体之一)

  译文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物理、小天体等对口研究方向的专家翻译、审校,语言简练、精当,补充必要注解,并更新到最新数据和研究进展。

  内容简练,选题精益

  采用纪实手法,有故事、讲逻辑

  《BBC宇宙三部曲》打破传统写法,采用极简形式,选择天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主题:最根本的主题,宇宙起源;最关注的主题,恒星;最神秘的主题,小天体。透过它们就可以了解天文学的全貌。

  (牛顿提出了首个有关行星运动的统一理论)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示然,我们才能够深刻地把握它的本质精髓。《BBC宇宙三部曲》行文简练,摒弃了长篇的资料堆砌,而是着重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理解天文学的关键知识点。

  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看不到系统性,忽略了其中的逻辑,无法从整体上掌握,把知识变成学问。

  (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1965年用号角天线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

  比如在《宇宙起源》中,它从古到今,层层推演,讲述探索史上主要的发现节点,依次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牛顿、哈勃、爱因斯坦、海森堡、鲁宾(发现暗物质存在证据)、霍金等人的思想逻辑与演进。

  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图解

  将难点通俗化

  要掌握一门学问,必然有核心知识点。《BBC宇宙三部曲》摒弃资料的堆砌,但对重要的知识点,一一进行阐述,对比较难的部分,采用了通俗形象的比喻说明。

  (计算机模拟的氦原子图像

  例如在《宇宙之光》中,在解释云团越收缩,旋转得越快,是这样比喻的,“这类似于滑冰运动员旋转的场景,即当他们张开双臂时旋转变慢,而双臂紧贴身体时旋转加快”;

  当大质量恒星爆炸,恒星外围物质下落碰到中间坚硬的新生中子星时,将会反弹,并产生强大的激波,激波是什么呢?文中的比喻是“超音速飞机所产生冲击波的超巨型版”。

  (视差测距原理图,可以计算出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不仅有形象的比喻,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也有不少示意图。它们或解释比较抽象的原理,或解释难以观察到的现象。

  既有核心知识,也讲研究方法

  锻造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

  《BBC宇宙三部曲》不仅纪录了探索的历程,同样也讲述也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

  《宇宙起源》特别指出,构建假说理论时,就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爱因斯坦天马行空的广义相对论之所以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成为最伟大的理论,不仅在于它超凡的想象、反直觉的思考,更在于它是可证的,不断经受了各种考验,并一一通过。

  (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艺术图)

  《宇宙之光》告诉了我们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人类300万年的历史对恒星来说是沧海一粟,那么人类是如何能研究恒星的一生呢?科学家给出的方法就是横向类比、归纳总结:我们无法观看恒星的一生,但可以通过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能够得出恒星一生的生命拼图。

  (天琴座的指环星云(M57),其实是一个筒形气体云

  《宇宙星尘》用事实说明,对待事物要全面、动态地看问题,而不是静态、孤立地。随着研究的进步,科学家打破原有的认知,发现小行星和彗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彗星在其中的气体被耗尽后可能变成一颗小行星,而且天文学家估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小行星是“死去”的彗星。

  260张精美图片

  融合科学、艺术与历史之美

  这套书通过全彩的天体照片、示意图、艺术图,以及电脑模拟图等,清晰构建了宇宙的工作机制和全景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