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追星方式如何影响我和我的学生:一位高中老师对肖战事件的感悟

发布日期:2020-05-16 09:19 本文摘要:原标题:积极的追星方式如何影响我和我的学生:一位高中老师对肖战事件的感悟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 近段时间,肖战超话中的教师天团被炒上了热搜,掀起了网络上对饭圈以及追星现象的讨论热

  原标题:积极的追星方式如何影响我和我的学生:一位高中老师对肖战事件的感悟

  文 弦歌缓缓

  高中语文老师,文学与教育学双硕士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近段时间,肖战超话中的“教师天团”被炒上了热搜,掀起了网络上对“饭圈”以及追星现象的讨论热潮。饭圈现象,其实离我们和孩子并不遥远,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一个高中老师所写,她分享了她从学生到成为老师本身,对饭圈现象的了解,希望对您和孩子有所启发。

  

 

  我虽然对娱乐圈无甚关注,对这方面的信息了解颇少,但是我本人,亦有过“追星”经历。

  我追的第一个星,是杨绛先生。

  听我的学生说,现在很多人追星都要为“爱豆”花钱。·

  我追星,也花钱。

  除了买下了杨绛先生相隔十年的两版全集之外,我还集齐了她所有作品单本的不同版本,以及杨绛本人口述的传记《 听杨绛谈往事 》的不同版本和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集。

  (钱钟书和杨绛)

  我在一本一本读杨绛先生的作品中,和她学习写作,学习做人、做学问,学习她对于爱情和生活的追求及态度。

  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在杨绛先生的作品里,方方面面、大大小小,都有涉及。

  可以说,那是我人生的一份参考,一份指南。每当我遇到问题,我就会想杨绛先生对于同样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和诠释的。

  人生的第二位偶像

  而我今天更想谈的,是我人生的第二位偶像——我大学时代的传播学老师。

  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中,他是唯一的一个人——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是至理名言。

  除了杨绛先生以外,我也是第一次这样发自内心地崇拜、仰慕一个人。

  我自小见过的“渊博者”并不算少。但传播学老师是唯一的一个让我觉得他实实在在处在高不可攀的神坛之上,周身都散发着光芒,而我,只能永远仰望的人。

  那时的我,像追剧一样追他每一周的课。每到有他课的清晨,我从不用闹钟叫醒。哼着歌起床、洗漱、吃饭……步履欢快三步并两步地奔向教学楼。

  那几年,我不仅读传播学老师写的书,连他在课堂上随口提到的书,我也会找来反复读。他推荐的电影、纪录片,我亦会一遍一遍地看。

  那一类书和电影、纪录片,如果不是他,我大概这辈子也不会主动去看。但是看过之后,都让我深觉受益。

  传播学老师从不与学生过从亲密,甚至连课堂外的交流都很少。但他却拥有众多的“学生粉丝”。

  从小学开始,我一路经历了那么多老师,只有传播学老师,我只要一想起他,就马上想起他的课——他讲课的内容、课堂上说过的话、PPT里的话……甚至有一些话,我在想到时,能第一时间想起它在PPT上的什么位置。传播学的笔记、课件,我至今珍藏,时常拿出来翻看。

  他的课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人生的道理。他课上告诉我们的“生活,是一场舞会,不是一场比赛”,曾被我作为“签名”很多年。

  传播学老师因为从不与学生谈论学习以外的事情,而略显“神秘”和“高冷”。但有一次,他在课上谈起一位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艺术家。老师说到之前曾在北影厂的大院里见过他一次,谈到见他老去的样子时的感受,传播学老师唯一一次在课堂上红了眼眶。

  他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在逐渐老去之后,都需要关爱和陪伴。越是一生要强的人,我们越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传播学老师内心的丰富、细腻和纯粹。

  在那天以前,我每周末都去孤残儿童中心陪伴孩子。从那天之后,我也开始去养老院、临终关怀医院……持续关注和陪伴孤寡老人及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群体,直至而今。

  毕业后,我并未从事本专业内的工作。因为理想,我进入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但是,传播学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专业内容,我多年来一直不忘,并经常将它们分享于我的课堂。

  有一次传播课,我们班一个男生迟到了,从后门进来。传播学老师暂停讲课,询问他姓名。男生随口说,他是去上厕所了。这显然是谎话,因为他手里拿着早点,身后背着书包。

  传播学老师略顿了顿,说了这样一番话:“其实迟到没有什么关系。迟到是很小很小的错误,不值一提。我有时候也会迟到。但是说谎,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永远不要为了掩盖一个很小的错误,去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错误面前要止损,错上加错,是最不可取的。

  当时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做了老师,也常常在课堂上重复这番话,以传播学老师的思想,引导我的学生。

  是传播学老师让我明白:不要总以为这种小谎言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说谎这个错误,本身其实并不小。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选用说谎的方式,这个行为是错上加错。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因为一时觉得事情很小就一了之。那么后面,这种说谎的行为,这种以谎言去掩饰错误的习惯,最终可能会引出一件多大的事情我们谁也预料不到。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在它还很小的时候就干预,及时止损。

  传播学老师让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多年后,我又把它传播给我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种教育的传承。

  我从未和传播学老师有过任何私下的交流,他甚至连我的名字也不知道。但他确实是实实在在影响了我、助我成长、予我收获的人。

  深入思索“偶像”与“追星”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对于青少年追星的引导,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点。我的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爱豆”,也都不同程度地有过具体的追星行为。

  肖战超话中的“教师天团”带着自己的学生为偶像应援。且不论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们带去哪些负面的引导,让他们对“追星”产生哪些片面的认知,仅说对于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无视与挑战,就已然让“追星”这件事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方向,甚至造成了双向的负面影响与困扰。

  我也经常在课堂上给我的学生讲我“追星”的经历,谈我的偶像杨绛先生以及传播学老师,告诉学生他们带给我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影响。但我这样做的目的,并非单纯地“安利爱豆”,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通过我的个人经历,更加深入地去思索“偶像”与“追星”的意义。

  我是跨专业进入教育行业。在我工作之后,经历过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几年。那几年过得非常辛苦。虽然学校领导有意培养我,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做我的坚强后盾,可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各方面压力仍然很大。熬夜成了那些年的日常,几年间,我每天最长只睡三四个小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而我,见过任何一个时间的北京。

  在自觉最难熬的时期,杨绛先生的书、传播学老师的课件和传播课课堂笔记,是我的“强心剂”,我不断从中汲取着各种养分。我以杨绛与钱钟书先生读书求学直至后来工作包括在干校时的种种经历激励自己,以“做一个和传播学老师一样的人”为理想,在每一个疲惫不堪的时候,用“偶像”的力量,支撑着自己再坚持一下。

  最终,我用五年时间修下两个学位,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做一个好老师的路上步步努力前行。

  每当我看到多一个学生开始读杨绛的书,每当我看到传播学老师曾在课堂上对我们说过的话,又对我的学生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和改变,我的内心都怀有一种莫名的感激与骄傲。

  我的偶像以自身的力量来影响我,而我又带着这份力量,在做教育的路上,去影响更多的人。

  而所谓的“饭圈”,其实也并非只有我们在热搜上看到的那些不理智的行为,一样产生过许多积极的影响与力量。

  《南方日报》最近的一篇相关微博中就有这样一段内容(以下内容引用自南方日报新浪微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饭圈女孩曾因驰援湖北的惊人行动力备受赞誉。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微博上的募捐平台@微公益 开通了“抗击肺炎,驰援捐助”专题,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15时,在榜单的前100名中,有66%的“一起捐”发起者都是饭圈组织及个人,这些饭圈女孩发起的“一起捐”活动筹得善款占“一起捐”捐款总额的88%。

  

 

  偶像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支撑

  而不能成为一种标签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