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就业方向 历史专业毕业能干什么

发布日期:2019-03-16 18:25 本文摘要:历史系就业方向 历史专业毕业能干什么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在中国高等院校的专业中,历史系恐怕是最传统、最冷僻、最不受学生

  历史系就业方向 历史专业毕业能干什么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在中国高等院校的专业中,历史系恐怕是最传统、最冷僻、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系科之一了。这些年高考时,学生们都纷纷填报计算机、财贸、金融等时髦热门的专业,有的无奈被历史系录取,也千方百计地转学换专业。原因很明显,历史系毕业生不吃香,或者当老师,或者搞研究,再或者就是改行了。

  然而,当年抱着同样想法的我,近年来却渐渐看出了历史系的价值。我是早年的杭州大学法律系学生,一直也有些自以为是。可是,在我们同批毕业的文科毕业生中,做了党政机关领导或大中专学校校长的则以历史系学生居多,有的甚至陆续在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级机关担任了重要职务。与我同期毕业的学生中,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王旭烽女士成了中国文坛上有名的女作家,还是浙江省惟一一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还有近来名气渐渐攀升的青年作家汪宛夫,据说也是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他的《机关滋味》被列为中国官场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汪被加拿大龙源国际书网及《京华时报》等各大媒体称为“中国当代官场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视作“古董行”的历史系连出作家,令中文系的才子们大跌眼镜。

  好戏还在后头。近日全国各大媒体爆炒的“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富豪们公布的学历更是令人吃惊。在浙江省入选的13位富豪中,竟有两位是杭州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一位是南都集团老总周庆治,一位是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两位商界巨子被选入福布斯排行榜,使历史系学生的价值进一步飙升。

  其实,历史系看似“故纸堆”系,实质上是个跨学科的“全能”系、素质教育的“先驱”系。4年大学和20年工作生涯使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大学专业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学就是哲学,中文就是中文,而且越学到后面越专、越深———法律就是某一个种类的法律,哲学就是某个门派的哲学,中文也是某个阶段的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历史系却不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实是“文史哲不分家”。历史书籍里面包括了历史、中文、哲学甚至其他各种门类的学科,真是博大精深。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遨游于多种门类的学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另外,在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其他系科的学生比较容易分配,而历史系的学生往往受冷落,被分配到大中专院校、新闻媒体以及党政机关工作,广博的知识与新鲜的工作环境相结合,锻炼了才干和思维能力。作家王旭烽从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当过报社记者、幼儿园教师、博物馆讲解员,直至拿下万人瞩目的茅盾文学奖。当年杭州大学历史系才子汪宛夫,竟然被分配到浙西农村某农场,后调入县机关一干就是10年,正因为深知基层民众冷暖,对官场了如指掌,才将官场小说写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周庆治从历史系毕业后,在温州市政府做了10年的政策研究员,后到南方从事电子产品和石油贸易,获得第一桶金后再回到杭州从事房地产开发。现在他的南都集团已于前年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有1500名员工,旗下有一家期货投资公司和6条高速公路。因绿城足球队而名扬国内的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从历史系毕业后做了6年教师,后去南方闯荡,再到杭州、上海、北京从事房地产生意,去年销售收入达1.1亿美元。

  历史系人才辈出无疑是一件好事。它启迪我们,大学教育不能分得太死,应该尽量多喂“粗粮”,少用“精粮”,否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另外,毕业以后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近段时间听说,复旦大学学生入校后,可以第二次选择专业。其他一些地方的大学也正在尝试先入学后选专业的做法。我相信,这种教育模式必定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正需要大批量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