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标发音表及正确读法

发布日期:2018-09-10 17:19 本文摘要:国际音标,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v/ (有点像摩托车启动的声音,呜呜呜

  国际音标,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v/ (有点像摩托车启动的声音,“呜呜呜”地,但是是像发“vúvúvú”一样,不要把ú给发出来,浊音)

  所谓浊音,就是声带要振动的音;轻音就是发出了但声带却不振动的音。所有的元音都是浊音,声带都要振动。

  1886年,以法国语言学家保罗·帕西(Paul Passy)为首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组成了一个学会,旨在创造一套转写和记录人类语言的音标系统,这正是1897年后国际语音学学会的前身。

  他们最初的使用的标音字母基于拼写改革,即罗米克字母(Romic alphabet),为了使其在其他语言中也能够使用,符号所代表的音值允许随着语言的改变而改变。例如[ʃ],原本在英语中用⟨c⟩表示,但在法语中用⟨ch⟩表示。

  但到了1888年那年,这些标音字母便修订成在各个语言中都统一的符号,并发表在《语音教师》上(“国际语音协会”前身“语音教师协会”的会刊),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音标表,也成了日后所有修订的基础。制订国际音标的想法最初由奥托·叶斯帕森(Otto Jespersen)在一封给保罗·帕斯的信中提出。后由亚历山大·约翰·埃利斯(Alexander John Ellis)、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和帕西(Passy)实现。

  这个国际音标表是英、法两国的学者创订的,主要适用于标注印欧语言、非洲语言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它发表后,在欧洲语言学界比较通行。美国人多数仍用他们自己研究美洲印地安语的符号。汉语各方言中的有些音,本表也不能包括。国际音标表内所定的声调符号只有分为高低的平、升 、降和两上凹凸调共8种 , 这对研究描写声调语言是不够的 。赵元任提出了声调的五度标记法,发表于1930年的《语音教师》上,它适用于一切声调语言,已为国际多数学者所采用。

  另又在1993年做了一次小修订,增加了半开央不圆唇元音并删去清内破音专用符号。2005年6月的一次改版,增加了一个在非洲语言中很常见的唇齿闪音。除了符号的增减之外,国际音标在其他的符号、国际音标发音表及正确读法分类和字体大多维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