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

发布日期:2020-09-21 09:20 本文摘要:原标题: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 文 三个妈妈六个娃 ( ID: pkumum ) 学院君说: 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那么小学看家长,到底看的是什么?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北大硕士毕业的图图妈,在教培扎堆的海淀黄庄带二

  原标题: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

  文 三个妈妈六个娃 ( ID: pkumum )

  

 

  学院君说: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那么小学看家长,到底看的是什么?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北大硕士毕业的图图妈,在教培扎堆的海淀黄庄带二娃,她对家长在小学教育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感悟。希望能有您有所启发。

  

 

  二年级家长的“成熟”

  北京开学了,线下培训机构也开始复课了,各种热门的辅导班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作为二年级家长的我,比一年级新手家长变得“成熟”了, 家长的成熟不在于信息量更大,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成熟也体现在课外班的选择上,我不再像两年前初入海淀黄庄时的莫名崇拜和疯狂,孩子跟不跟得上,家长陪不陪得起,比报上什么名师班、高端班型更重要。名师讲得再好,不陪读不复习,一切都是浪费。

  经历过半年疫情在家学习的过程,孩子坐不坐得住,学习习惯好不好,家长陪读时间够不够,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个答案。

  对我来说,这个答案并不正面。

  首先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我和图图爸身上,作为陪读家长我们不合格。如果你还质疑孩子小时候学习为什么要管?那么要不就是你生了个天使宝宝,要不就是你孩子还没上小学。

  孩子的自觉,最早是靠“管”出来的。主动的自律也许存在,但大多数的自律是从被动开始的,也称为“他律”。

  “人的自律有不同的层级,就像是成佛之前的孙悟空也仍然要靠紧箍咒;高级的自律就是唐僧,你不需要提醒他为什么要去取经,因为他内心很明白目标在哪。”

  我也曾试图用讲道理、鼓励、谈意义的方法告诉图图学习的重要性,可你会发现这些方法对孩子来讲就像对着没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空谈理想。

  孩子需要首先养成的是机械习惯,因为机械习惯带来的好结果,让孩子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谈自律的重要性,也许才听得懂。

  一旦正向循环开始,孩子感受到自律带来的获得和赞赏,会激励TA继续自律。相反,如果因为付出不够导致长期没有正向反馈,孩子会习惯自己“落后”的局面,甚至自暴自弃。

  上个月,我去了上海一位鸡娃博主的家里,我们聊天的一个多小时,9岁的哥哥和5岁的妹妹各自在房间里进行着自己的学习内容。

  我很惊讶这种和谐自觉的局面如何养成的? 那位妈妈告诉我,你一定要在孩子学习之初立好规矩,养成好习惯,只需要1-2年的付出,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完全不用管。

  一看规划,二看陪读

  “小学看家长”是我过去一年最深的总结,比起当初以为买了学区房就可以走捷径的想法,现在的我很笃定:家长才是最好的学区房。

  我曾经分享过一位教育多年从业者的看法: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

  那么 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一看规划,二看陪读。

  前几天我和一位北京的奥数名师请教,聊起为什么以前我们小时候需要家长参与的教育决策好像很少呢,除了择校也许就是报志愿了。

  但是这个时代的教育选择已经多元化了:

  

 

  公立教育、民办教育、国际教育,到底选哪个?

  高考还是出国?

  学区派位还是点招?

  课外兴趣选择哪些?

  学科提高班怎么选?

  ......

  

 

  太多的方向选择、战术选择,需要家长来决策,所以这位名师也和我说到多年的感受: 个时代的教育,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所以,看家长首要的就是看规划,不仅要 向外看,了解升学政策、周围孩子的情况、课外教育资源,还要 向内看,自己的孩子适合怎样的路径规划,有什么优势可以被放大等等。

  二看陪读。家长陪读陪什么?

  我认为首先是 陪习惯,预习、学习、复习,别看这六个字简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习惯的养成很不容易。

  从整理书包、记每天完成的事、独立做作业、阅读、预习、练字,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每天跟着一轮下来,真的要花费家长至少一小时的时间。

  千万别觉得这一小时坚持下来容易,想想我们成年人的时间安排里,有什么事情能保证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小时?

  曾经一位刚转入高端班型的家长告诉我,去了所谓的“牛娃”班才发现,真正的区别在于孩子的习惯,而不是智商。普通班的孩子课间都是赶紧玩,“牛娃”班的孩子们课间喝水上厕所后,主动回到座位预习。

  玩,是本性;学,才是自律的结果。

  其次,是 陪学

  报兴趣班、课外提高班,几乎成了这届孩子的标配,一开始我也混入到各种牛娃群,打探各种名师,然后想尽各种办法进入他们的班。

  这两年的课外班经历告诉我,课上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努力来自于家长和孩子课后的付出。

  还记得我曾经分享过海淀名师拒绝我们东城家长拼班的故事吗?(查看文章:领跑的“海淀妈”们,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吗? ),老师们太清楚了,想获得好的学习结果,家长必须付出很多。

  海淀一个知名机构的老师也告诉我,他曾经在海淀、东西城、朝阳都上过课,孩子们的条件其实没有区别,学习能力差别不大。

  差别在于同样20个人的班课,海淀家长恨不得来30人,一家来两个家长是常事,一起记笔记听课,回家给孩子复习;东西城能来15位左右家长;朝阳家长会把孩子准时送到,但是陪听课的家长也就5位左右。

  这里,没有任何地域歧视,只是一种现象,大家可以各自评断。未必说朝阳家长的适当放手就是错,只是在小学阶段,很多课外班的知识点有了家长的复习陪读,才能真正有效果。

  而我,之所以给自己评分不及格,就是因为图图的很多课我和图图爸都无法陪读,事实证明,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不理想。

  因为,课外机构的很多提高内容,根本不是课上45分钟就能掌握的,家长不听课,连解题思路都讲不清。学费白花,孩子的时间白费!

  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作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有了第一年的反思总结,我想做得更好,比去年的自己更好。

  看过了周末清晨7点半的海淀黄庄,我知道有这么一群家长的存在,他们在陪读的路上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拍摄于周六早上8点的银网中心(海淀黄庄)

  也许多年后我也做不到他们的付出,但在自己精力资源的范围内,我们都应该和孩子一起,每一天都在进步, 走出自己的节奏,迎来属于自己的进步。

  本文转载自三个妈妈六个娃( ID: 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