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进生”到“小学霸”,女儿在新西兰读书的4年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2019-09-14 08:43 本文摘要:原标题:从后进生到小学霸,女儿在新西兰读书的4年经历了什么? 文 狮子温 十三岁女儿的妈妈,现居新西兰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提起新西兰,人们会想到《指环王》里那仙境般的中土世界,想到纯净的空气、水等等,其实新西兰在教育方面上也是非常有竞

  原标题:从“后进生”到“小学霸”,女儿在新西兰读书的4年经历了什么?

  文 狮子温

  十三岁女儿的妈妈,现居新西兰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提起新西兰,人们会想到《指环王》里那仙境般的中土世界,想到纯净的空气、水等等,其实新西兰在教育方面上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2018《全球未来教育指数》(WEFI)的排名中,在所有参与评比的35个经济体中,新西兰以88.9分的成绩排名第一,超越美、英、加和澳(其实2016,2017,新西兰也是第一)。

  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排名,《全球未来教育指数》(WEFI)关注重点不是学生成绩,而是教育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

  涵盖的学生年龄群体在15岁至24岁之间,具体指标一共有16个,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投入、教学质量、文化多元性和包容程度等。

  具体到一点,就是看学校教育能不能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有能力应对未来。面对未来挑战,新西兰教育会着重培养学生5大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力和主动性;

  设计与编程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

  

 

  接下来,我会用女儿在新西兰上学的种种亲身经历,来讲讲新西兰学校,是如何培养孩子这5大能力的。

  妈妈眼中的懒学生,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在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中,老师会鼓励和赞赏所有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的孩子。哪怕答案是错误的,老师也会通过鼓励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培养孩子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举个最小的例子,女儿七年级开始学化学时,有次中考,让写出长颈漏斗和干燥管的区别(都是分离装置,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干燥管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

  我女儿的答案是:“区别是漏斗有个窟窿,可以用来把一大桶液体不飞溅地挪到小口径的容器里”,这一看就是上课没好好听讲,随便拿做蛋糕经验编答案的懒学生啊!

  结果他们年级主任居然在班里鼓励她:“你这答案虽然不是老师讲的,可真还没错,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用途和观点,说明你第一善于观察生活,第二善于总结规律,是个爱钻研的好孩子。

  弄得她兴奋好几天,过后不仅把老师标准答案好好学习一番,还因此培养出一个好习惯——当大人告诉她一个东西的用途时,她会琢磨半天,然后找大人确认:“我可不可以用它去做…..(完全不相干的某个用途)?”

  至于教会孩子们自主抓取有用知识,更是从教学氛围到教学内容,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高中,一以贯之:

  在新西兰的学校里,没什么固定教材,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会根据教育部一个基本的学生发展手册去设计自己的课程。

  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会把教室当家,然后引导学生们充分沟通,自主策划这个“家”的氛围、主题、人文精神及环境布置

  至于上课是坐地上还是用座椅,甚至是几个人挤在一个沙发上,全是学生们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老师交流后决定。

  13岁作词填曲、发文章赚稿费

  由于每个学生的程度不同,新西兰的中小学真正把“因材施教”发挥到了极致: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一定的选课自由,到了中学更是如此。比如进入初一后,学生的选课不同

  

 

  同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可以选一些宗教文化课,也可以选积极心理学课;

  同样是音乐课,可以选学吉他或者学钢琴;

  同样是外文课,可以选西班牙语,也可以选中文韩语等等。

  

 

  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也会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

  比如我女儿语文强数学弱,她在语文课上就是四个小组中进度快的那组,动不动一堂课写出七八百字的文章,而数学就在进度中等的那组——最快的组都已经在做剑桥10年级的题了,她还中规中矩在学8年级的基础知识。

  这样“因材施教”的好处就是,孩子永远对学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并且始终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因为某一门功课不如别人产生自卑。

  反正组内都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大家嘻嘻哈哈一起琢磨功课,合作完成作业,并不觉得学习是件苦事情。

  我们成人也知道,人之天赋就是分布不均匀的,与其用一根绳子硬把大家捆齐朝着一个方向齐步走,还不如让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跑道跑得最快最远。

  我女儿在国内念到小学三年级,每天为了数学题哭到拿头撞墙,由于数学的压力厌学到连最爱的语文都懒得上。

  到了这里,每天在数学慢班当个中等生,在语文快班考个前几名,再杂七杂八学上四五门外语、两三种乐器,每天忙着作词填曲写文章,隔三差五会觉得自己是小天才,她也开心,我也省心。

  不过13岁的孩子,已经在本地最大的华人报纸发表过好几次文章挣了不少稿费,那些小词小曲写的,连我都惊艳。

  而她的另一同龄朋友,对文科完全不感兴趣,却每天把牛津数学集当小说看,每天缠着家长要讨论量子纠缠。

  这俩明显偏科的孩子在老师眼里都是小天才,只要她们能把自己喜欢的科目发挥到极致,其他科目哪怕只考50%呢,老师还是会夸: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