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做好这三个角色事半功倍

发布日期:2021-11-21 23:12 本文摘要:原标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做好这三个角色事半功倍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本文整理自少年商学院第33期智慧父母读书会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空心病成了这一代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难题,孩子们对于学习没有驱动力,也缺乏目标感和兴

  原标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做好这三个角色事半功倍

  

  文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本文整理自少年商学院第33期智慧父母读书会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空心病”成了这一代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难题,孩子们对于学习没有驱动力,也缺乏目标感和兴趣,比起分数高低和志愿填报,这个现象更让家长们感到担忧焦虑。

  究竟要 如何引导孩子从小建立目标感,培养孩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呢?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少年商学院第33期智慧父母读书会,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会围绕这个话题,探索孩子们 陷入迷茫的深层根源,并从本质上给出为孩子引路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为什么目标感如此重要?

  在和家长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曾经见过非常多学习自驱力弱的孩子,尽管类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普遍缺乏目标感。

  这当中,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家境优越,对他们来说,目标就是考个好分数,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志向爱好,求知欲也不强。

  还有一部分孩子,成绩中等偏上,但从小被逼着学习,承担着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感到压抑,甚至有 抑郁倾向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因为从小学习绷得太紧,高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紧张的选拔结束后,绝大多数人会一下子松懈下来,陷入一种没有方向,也找不到意义的状态。

  而随之而来的填报志愿环节让非常多的家庭陷入了迷茫,自从高考结束以来,知乎热榜几乎被各类“如何选学校以及专业”的问答霸屏,在分数为王的教育大环境下,很多孩子沦为“三无人员”,没有兴趣、目标和驱动力,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方向感到无比迷茫。

  这些其实都是缺乏目标感的表现,这类孩子,哪怕在学校里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一定会陷入长时间的迷茫状态。

  何为真正的目标?

  我经常讲,年轻人努力的方向和意义,比任何特定的行为指标(学习成绩,获奖,好人缘)都更有启示性。

  最好的家庭教育,理应是理想教育,是目标感的教育,是价值实现的教育。

  有人可能会问,‌‌ 目标感的范畴要如何界定呢?

  每个人对目标的理解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所说的“目标”的定义,来自一位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威廉·戴蒙,他著有《儿童心理学手册》,也写过一本关于目标感的书 。

  关于“目标”,他是这样定义的——

  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他人,对世界有价值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目标可能会变,但至少确保一个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在其行动上做出承诺,并有所进展。

  也就是说,真正的“目标”包含三大要素:

  第一是对自己有意义;

  第二是对社会有价值;

  第三是意图可以概括。

  也因此,通过考试,买个学区房,带着全家人去旅行,或者只是想活得开心点,都只是 短期的目标,是为了达成更重要目标的 手段,不是 “终极关切”,算不上真正的目标。

  而像以下这两种情形,才算得上真正的目标——

  

  •  

      取得好成绩,进入医学院,成为医生,救治病人;

      

  •  

      想赚钱,成为一位企业家,创立一个伟大的企业,解决XX的难题。

      

 

  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很多引导,其实是把 手段和目标搞混了,‌‌只是局限于对自己有帮助,对自己有价值,没有突出来对社会的帮助和价值,其实也会让孩子陷于短期的一些困惑‌‌。

  如果你把孩子的目标‌‌局限在方寸之内,那么‌‌你就会发现随处可见都是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兴趣班,甚至体育锻炼都会被冠上KPI,而如果 在给孩子做教育规划时,把时间轴拉长,就会发现有一些目标是不值得坚持的。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若是以“是否具备目标感”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分成四种类型——

  无目标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以及目标明确者。

  A、 无目标者

  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无目标者,‌‌对他们来说,考个好分数就足够了, 没有一个长期驱动的目标,对外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都非常低下

  当被问起目标的时候,这类孩子通常会抗拒——“为什么要去探索?我现在过得好好的。”父母们常被怼得哑口无言。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这些孩子清楚地意识到,沉浸在当下的优越条件和好成绩也许是快乐的,但长远来看,缺乏目标感的生活一定是不幸福的。

  B、 空想者

  在当今的大环境下,许多孩子渴望进入娱乐业,以成为网红、主播、猫咖等为职业理想,不少父母为此陷入了困扰,这真的是值得长期追求的目标吗?

  像这种情况,父母们可以用提问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透过表面的光鲜,深入了解 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提升的技能,这样他们的盲目憧憬自然也会有所消减。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空想者,他们所产生的兴趣,其实是做为消费者,享受作品本身所带来的感动或愉悦,而不是做为学生、研究者或者创业者,去了解从事这个行业的必备条件,也不会采取行动。

  C、 浅尝辄止者

  这类孩子 兴趣广泛,有很多短期目标,但通常很难长期坚持专注,他们关注的焦点局限在 一些功利性的收获以及外在虚荣,所制定的目标,如得到奖章,进入某个圈子,申请福利,或者在升学的时候加分等,也不具有“超越于当下”的意义。

  曾有家长朋友问我,孩子目标不坚定,浅尝辄止怎么办?我的见解是, 孩子所定下的目标,很可能不是真正的目标。

  打个比方,孩子喜欢打羽毛球,把获奖作为自己的目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也不算是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其实还是从自身出发,为了满足自己的荣誉感,或者只是为了父母和教练开心,并 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价值。

  家长作为引导者,可以带动孩子思考 他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否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帮助。

  D、 目标明确者

  这类孩子很清楚自己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为什么,并且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去实现目标。

  这让我想起少年商学院的一个优秀学员——张浩睿同学,张同学除了 学习成绩优异之外, 各方面兴趣也非常广泛,他参与了少年商学院开展的丰富项目,包括新加坡青少年商业经营挑战赛,演讲与辩论邀请赛,以及不少国外的项目,也拿到了蛮多奖项。

  尽管只有12岁,却早早立下了想当 生物学家的目标, 同时他也会在网上找国外老师探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并且经常阅读、研究生物相关的书籍资料,来一步一步接近他的目标。

  当他谈到自己的学习压力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会迅速调整心态,因为自己身上还有担子,这是我第一次从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听到类似